理想i8上市仅一周,便迎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配置大洗牌,其背后是市场反馈、竞品压力和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让我们抽丝剥茧,还原这场风波始末。
时间回溯到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当晚。理想汽车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三个版本:Pro、Max和Ultra,定价区间为32.18万元至36.98万元。然而,市场并未如预期般买账。用户的订单如潮水般涌向了中高配的Max和Ultra版本,Pro版则鲜有人问津,占比不足2%。
理想汽车的论坛瞬间引爆,用户的吐槽铺天盖地。“选个车比高考填志愿还难!”“冰箱居然不是标配?”“后排娱乐屏为什么不能单独选装?”车主们纷纷晒出配置对比图,Pro版采用的地平线J6M芯片算力仅为128TOPS,而Max和Ultra搭载的英伟达Thor-U芯片性能直接翻倍,但价格却仅相差2.8万元。
然而,理想i8的麻烦远不止于此。一段“理想i8对撞东风柳汽卡车”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引发了关于测试车是否为特制道具的质疑,东风柳汽甚至发布声明要追究责任。
雪上加霜的是,竞争对手的攻势也接踵而至。蔚来子品牌乐道L90以26.58万元起售,比i8入门价低了近6万元;小米YU7定价25.35万元起;零跑C16更是将价格下探至16.18万元起,直接威胁到了i8的市场空间。
面对内忧外患,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发布会后突然“消失”,从7月30日起,他的微博停止更新,与此前每天发布十几条动态的状态判若两人。
8月5日上午,理想汽车紧急召开内部会议,最终拍板了一项“简单粗暴”的调整方案:取消Pro和Ultra版本,仅保留Max版,售价从34.98万元下调至33.98万元,并赠送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原顶配Ultra版的专属配置,如后排娱乐屏,现在只需加1万元即可选装。这一调整意味着,Ultra版车主相当于变相节省了2万元,而Pro版车主则可以选择退订或免费升级至Max版。
政策官宣不到一小时,广州某理想展厅的销售就在朋友圈晒出了聊天记录,显示单日订单突破20单。销售们的话术也迅速切换:“现在订等于白捡万元音响”、“早鸟优惠月底就截止”。
受此消息提振,理想汽车港股股价直线拉升2.87%,当天报收104.1港元。挂钩港股的汽车ETF(159323)同步跟涨1%,持仓股中的地平线机器人、小鹏汽车也集体飘红。
据供应链人士透露,理想汽车此前已经为Pro版采购了近千套地平线J6M芯片,取消该版本后,这些库存可能会面临计提损失。
调整后的i8 Max版堪称“满血套装”,宁德时代97.8kWh电池、VLA司机gemini-2.0-flash智驾、英伟达Thor-U芯片、车载冰箱等配置全部标配。大摩随即发布预测,将2025年i8的月销目标锚定在5000-7000辆,后续上市的i6则有望达到8000-10000辆。该机构的调研显示,近期到店试驾i8的客户中,签单比例正在上升,尤其在早鸟优惠8月底到期前,销量有望迎来爆发。
虽然大多数人对理想汽车的调价策略表示赞赏,但部分Pro版车主仍然心存不满。他们认为,虽然免费升级到Max版看似赚了1.8万元,但却错过了赠送的铂金音响,而Ultra版车主则是实实在在地节省了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调价前,理想i8累计订单约为6000台,其中Ultra版本占比超过70%。与理想L9上市一小时订单破万的盛况相比,这个成绩显然并不理想。据了解,李想已经将i8的月销目标从券商预测的5000-8000辆,下调至3000-5000辆。
理想i8的这场“闪电战”式的调整,既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也是理想汽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理想i8能否凭借调整后的配置和价格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仍有待市场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