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车主在保养时,常会被建议 “车子跑了三万公里,该做四轮定位了”。其实,四轮定位并非按里程进行的保养项目,而是按需开展的维修项目。很多老司机的车从没做过四轮定位,却照样正常行驶,可见其并非必须定期进行的养护内容。
简单来说,四轮定位的作用是调整车轮角度和位置,确保轮胎平稳贴合地面,避免出现偏磨、跑偏、方向盘不正等问题。就像人若双腿长短不一就会走路歪斜,车子的四个轮子也需要保持一致的 “步调”,否则就容易出现故障。
判断车辆是否需要做四轮定位,可关注以下几种信号:
一是车辆跑偏。在笔直道路上,将车调整至直线行驶状态后松开方向盘,若行驶 100 米后偏离超过半米,或需一直用力拽着方向盘才能保持直线行驶,就可能需要做定位。不过,跑偏也可能是胎压不均或悬挂拉杆受损导致,需先排查这些问题。
二是方向盘歪斜。车辆直线行驶时,若方向盘并非正位,需向左或向右转动一定角度才能保持直线,就像自行车车把摔歪后需斜着握把一样,这种情况需要做定位调整。
三是轮胎偏磨。若发现轮胎内侧或外侧磨损严重,而另一侧完好,很可能是四轮定位出了问题。此时若不做定位,即使换新胎也会很快磨损。
四是动过悬挂或转向系统。更换减震器、摆臂、转向拉杆等部件,或车辆撞过马路牙子、掉过大坑,都可能影响定位数据,需重新调整。
此外,若用车环境恶劣,比如经常行驶在坑洼路面、过减速带不减速、频繁上下马路牙子或在工地用车,建议每跑四五万公里检查一次定位。虽然会花费一点钱,但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总体更划算。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换胎时被要求做定位。如果是正常换胎,且旧胎没有偏磨,就无需做定位;若旧胎存在偏磨问题,则有必要做。
总之,四轮定位无需按里程强制进行,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处理即可,避免不必要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