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榜单。
与其说是“500强”,不如说“500大”,因为其统计排名的参考标准是“营收额”,并非利润,套用民间的一句话“大而不强”,其实非常合适。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利润。
但其实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有大量的企业都是亏损状态,上榜的不乏大量亏损的企业,比如说25年的世界500强,亏损最多的是墨西哥石油公司,亏损额超420亿美金。
没错,一家企业以亏损的状态,遥遥领先于行业,还是一个“500强”,25年排名121位,相当靠前。
亏损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认为全世界很顶的企业,3M、英特尔居然在25年是“巨大亏损企业”。
世界500强,拼的是企业规模,不是实际盈利能力。
车企板块中,中国车企上榜的不在少数,比如说排名291位的东风集团,利润3.18亿美金,排名252位的广汽集团,甚至亏损了2个多亿。
所以看世界500强,也没啥大不了的。
很多上榜的企业,要不就是处于垄断地位,比如说石油、电力、银行,还有一部分企业是超级亏损企业,赔本赚吆喝。
而且所谓的排名也不重要,企业要的不是口号、标签,而是能生存下去的、实实在在的利润。
中国车企中,如果按照利润排名,其实应该是这样:
1、比亚迪,56亿美金
2、长城,17.9亿美金
3、长安,10.2亿美金
4、吉利,8.35亿美金
5、奇瑞,4.5亿美金
6、上汽,2.3亿美金
当下的环境中,既要规模,也要利润,可以说是缺一不可,但稳定利润比扩大规模更难,不少企业买买买、并购并购,疯狂扩张之后的结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亏损。
这里有人提到了长城汽车。
按照营收,长城汽车的确不是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500的企业,核心的原因是,长城所处的汽车行业,这两年变动巨大,来自各方的压力无法让其有效、精准的看到未来。
其实长城的战略是收缩的,比如说在产品布局上,其在一定意义上放弃了10万以内的“入门市场”,转而投入的是高利润板块。
所以在运营规模上,无法做到更快的增长,但相比于往年,长城的营收也是增长的,2023年为1700多亿,2024年营收2022亿人民币。
对于自身来说,长城在按部就班的运营。
其实是不是“世界500强”,这种虚名对于长城这家民营企业来说根本不重要,民营企业要的是一个生存空间,活下去、活得好、有技术储备、可长线运营。
这才是一家企业优秀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
世界500强中,其实每一年都有申请破产、倒闭的企业,去年还是风光无限的“500强”大帽,今年就申请破产。
看似大型魔幻现场,其实这才是商业竞争的真实面貌。
汽车板块在世界500强中出现的频次不高,主要是车企拼的是生存度,在还没有世界500强的时候,汽车就已经发展100年了。
难道没有世界500强,行业规则就没办法制定了?
长城汽车的利润,放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属于绝对的头部选手,即便算上宁德时代这种供应商角色,从盈利能力、企业健康度来说,长城都是当之无愧的稳健型。
可以理解,一个榜单只能有一个评判规则,世界500强的规则就是运营规模。
魏建军不久前在采访的时候说了“x大现象”,这种现象在世界500强中同样存在,不是谁营收大谁就厉害。
谁活得久谁才真无敌。
排名第15位的丰田,营收300多亿美元,堪称汽车圈的“马内印刷机”,盈利能力是第一名沃尔玛的近两倍。
这还没算上丰田投资的其它零部件公司。
同样的道理,如果算上长城汽车投资的零部件产业公司,其盈利能力更强,聊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提另一个重点。
长城是中国汽车板块中,唯一一个没有合资经验的民营企业。
奇瑞合资了捷豹路虎,吉利拿下了沃尔沃,广汽和丰田/本田,上汽和通用/大众,东风和本田/日产。
当然,比亚迪也有奔驰的合作经验。
民营企业中,长城一拳一拳打出来的高利润率,此时此刻能不能上世界500强,对于魏建军来说,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其完成了属于自己个人的历史使命,将GWM推向了中国汽车板块的核心位置,也走向了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