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碚重点产业链跑出加速度,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一幅聚链成势、动能强劲的产业宏图正徐徐展开。
2025年2月25日,北碚区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 秦廷富 摄
链主领航 构筑产业生态
产业发展的引擎轰鸣,源自强有力的“头雁”引领。
在“四侧”协同、“四链”融合的战略布局下,北碚区精准服务京东方、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川仪等20家链主企业强链拓链。
据了解,上半年,全区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产业链产值分别实现12.5%、22.9%的高速增长,链式效应强劲释放。千里科技以“AI+车”战略驱动睿蓝汽车销量突破5.9万辆,创历史新高,并加速布局印尼研发基地及全球17国市场,开启国际化新篇。扎根北碚31年的顺多利机车,斥资1.5亿元完成440套设备智能化改造,生产线效率跃升30%,新能源汽车客户占比高达85%,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2%。而年轻的斯太宝科技,自2018年创立便潜心突破“卡脖子”技术,建成国内首条千万支级薄膜铂热敏感芯片商业化产线,并于今年6月实现月产100万支的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链主企业的强劲带动,正重构区域产业生态。
近日,斯太宝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激光调阻。记者邝山山摄
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北碚抛出涵盖整车制造、汽车电子、核心零部件等全链条的6大机会清单,总规模达225亿元。如今,集群已汇聚100余家零部件企业,覆盖电机、电控、传感器等120余品类,形成西南地区最完整的汽摩配套网络。
“链主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建。”北碚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6条重点产业链分别由北碚区领导担任链长,对全区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151.4%,其中4条工业产业链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8.8%,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主引擎”和“压舱石”。
招商突破 引入源头活水
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北碚区深入实施“招商突破年专项行动”,滚动推进“谋划、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增资”六个一批项目。
据了解,北碚区上半年成功签约智链低空经济等46个项目,到位资金100.1亿元,跃居全市第3位,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其中,与远洋国际(香港)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的越野摩托车及ATV全地形车全产业链项目意向投资协议尤为亮眼,预计投资约3000万美元,有望成为北碚近年最大的外资项目。
而产业基金则成为撬动资源的有力支点。北碚区产业基金(重庆市北碚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直投+子基金”模式精准发力,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传感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已扶持本地存量企业4家、招商引资企业9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
北碚区商务委表示,全区正全力构建“专业招商、条块结合、市场运作、园区承接、全区联动”的招商工作新体系,推进“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做好项目引进落地全流程服务,通过强链延链补链扩链,持续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护航全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智改 厚植产业根基
今年上半年,全区创新活力迸发,新增科技型企业315家,累计达4071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84家,形成“繁星满天”的科技企业生态格局。
近日,西大学子参加2025明月湖(全国)科创园冬季硬科技创业营。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创新核心引擎,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自2024年升级建设以来,资源聚合效应凸显:新增入孵企业及团队44个,总数达193个;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89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7家;核心孵化载体使用率从40%大幅提升至90%。
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一套精准有力的创新“组合拳”:出台创新主体创办、成果转化与应用方向政策;引入38名专业“陪跑员”和20余家市场化机构,累计提供服务200余次,为初创项目打通关键梗阻。
重庆伊士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其拥有核心技术的黄精系列产品一度受困于中试转化。专业“陪跑员”庞墉高效联动,对接区农业农村委在三圣镇是平村找到闲置土地并以优惠价租赁,同时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短短两个月内协议落地,中试车间迅速建成,并成功获得生产线SC认证资格证,生动诠释了“实验室—孵化器—市场”链条的高效畅通。
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受访单位供图。
创新之外,是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北碚区大力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推动工业筋骨重塑。上半年技改投资增长118.2%,增速居中心城区第2位;全区累计认定绿色工厂14个、智能工厂70个,数量分别位列中心城区第4和第3位。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生产效率的跃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企业车间内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西南大学实验室里创新的火花持续迸发——北碚正以链主聚势、以招商蓄能、以创新突破、以智改提质,在“拼经济、强产业”的航道上,以昂扬姿态全速前行。
通讯员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