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那句“增程式是脱裤子放屁”的暴论,直接把技术路线的争论炸上了热搜。他甚至在直播中撂下狠话:“落后低效,长城永远不做!”可另一边,理想L系列均价35万单月狂卖4万辆,问界M9四个月销量破3.6万,零跑靠增程逆袭成新势力销冠——用户用真金白银把“落后技术”的标签撕得粉碎。
魏建军的火力全开瞄准增程技术的物理缺陷:“燃油转电能再转动能,中高速场景效率直接打八折!”长城研究院的实测数据更直白:相同工况下,自家Hi4混联系统能耗比增程车低1.8L/百公里,高速爬坡时效率高出20%。在他眼中,增程是“两点之间绕远路”,而混联才是“走直线”的硬核技术。
可用户根本不买账。当消费者手握30万预算时,没人在意热效率参数——他们要的是纯电驾驶的静谧平顺、满油满电跑1000公里的安全感,以及理想车上能躺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
增程车爆红的密码,藏在用户最朴实的诉求里:
无焦虑续航:城市通勤用电每公里8分钱,长途加油5分钟满血复活,完美避开充电桩焦虑;
成本与体验的平衡:省下复杂变速箱的钱,堆满舒适性配置,把家庭出行场景拿捏得死死的;
驾驶平权:电机直驱的丝滑感,让燃油车顿挫成了“上个时代的遗产”。
更打脸的是行业动向:曾炮轰增程是“伪电动”的大众,转头就推出增程版ID.系列;宝马重启iX5增程版;丰田汉兰达增程车型箭在弦上。当技术理想撞上用户体验,市场的天平早已倾斜。
讽刺的是,长城自己的销量暴露软肋:新能源渗透率仅24%,远低行业均值,欧拉品牌腰斩,混联王牌Hi4尚未撑起大局。而增程阵营已杀疯——2024年销量暴涨63%,25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比超60%。
魏建军们或许忘了:当年诺基亚砸核桃的神机同样参数无敌,但用户选择了能刷抖音的触屏手机。当消费者在理想车里唱着卡拉OK开往青藏高原时,谁还在乎能量转换损失了百分之几?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工程师思维”与“用户思维”的终极对决。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点破关键:“增程用更小成本解决用户痛点,市场潜力远超预期。”
长城死磕混联的倔强值得尊敬,但若继续对用户的真实需求视而不见,恐将沦为“叫好不叫座”的悲情英雄。毕竟,再精妙的参数,打不过一句“这车真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