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本是新能源行业的淡旺交替之季,郸城的街道却显得格外冷清。多数分销商门店里,老板们悠闲地躺在摇椅上打发时间,与往年旺季的忙碌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京球新能源郸城代理商梁总却逆势飘红,《百店秒杀,让利800组》地推期间,每天稳定销售逾200只电池,成为淡季市场中最亮眼的存在。
精密渠道布局,精耕生态筑根基
在营销上,渠道密度与市场效率存在微妙平衡,梁总则将这种平衡把控到了极致。他严格执行 500 米半径保护政策,每个区域仅授权一家分销商经营京球产品,从根源上杜绝恶性竞争。同时推行"产品错位战略",在同一乡镇市场,将铅酸小密电池与新能源电池分配给不同分销商,通过品类区隔构建互补型销售网络。这种"渠道保护+产品错位"的组合拳,既保障了分销商的利润空间,又形成了区域市场的合力效应。
促销策略,舍小利换大局显魄力
在公司促销帮扶政策之外,他又补充采购怡宝矿泉水、金星啤酒、冰红茶和落地扇作为促销赠品。这种超额投入看似增加成本,实则精准击中乡镇市场的消费心理——实用赠品带来的获得感,远比单纯的价格折扣更能打动用户。正如营销学中的"附加价值效应",这些赠品无形中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感知,推动成交率大幅提升。
人情商理,双重加持强网络韧性
售后环节,他尽力做到"老日期产品调换",用灵活的政策为分销商兜底;面对客户咨询,他总能将产品参数转化为生活场景:"咱们京球电池比同类重6斤,多的都是真材实料,续航多跑15里地没问题"。这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利益的话术,完美践行了"顾客价值理论",用专业度建立信任壁垒。
产品选择,坚守高端路线不松懈
尽管市场上三线品牌价格更低,他始终只推京球新能源产品。"价格高5%,但售后率低80%",这句口头禅道出了他的经营哲学——通过长期品质体验积累的品牌信任,远比短期价格战更有价值。这种聚焦高端的策略,既符合"差异化营销"理论,又通过减少售后成本提升了整体利润率。
服务践行,亲力亲为展实干精神
每天穿梭于各分销商门店,他总能卷起袖子帮忙安装电池、检修车辆。这种"沉浸式服务"不仅强化了与渠道的客情关系,更让他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正如服务营销理论强调的"服务接触点管理",每一次亲手安装都是品牌价值的具象传递。
当多数人抱怨市场疲软时,梁总用行动证明:没有绝对的淡季,只有僵化的思维。从渠道精耕到价值传递,从情感维系到服务落地,这位郸城代理商将营销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实战打法,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出属于京球新能源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