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致敬懂车帝,超有公信力!
创始人
2025-07-29 10:20:33
0

近日,懂车帝联手央视对36辆车的辅助驾驶进行实测,并推出《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科普节目。

面对测试结果,一时间,“国产智驾全军覆没”、“辅助驾驶骗局”等标签轮番冲上热搜。而对此,马斯克的隔海点赞,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一揽子事情最终成为汽车圈备受关注、备受争议的顶流话题,堪比7月末燥热的天气。

争议的焦点在于,部分消费者将测试结果视为“购车圣经”,而另一部分则质疑其科学性。

这种认知割裂折射出,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迭代的时代,用户极大概率掉进既渴望获取权威信息,又缺乏专业判断能力的困局中。

如何完成认知破局?

所以,接下来我们想要说的,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因为他们才是市场的主体,一群最值得关心和呵护的人。

01

开门见山,从用户角度看,懂车帝此次测试带来了重要价值。

比如,谁也无法否认的“风险警示”作用。

测试聚焦了15个源自真实事故数据的“高风险低概率”场景,如高速上的“消失的前车”、“野猪横穿”及城市的“儿童突然横穿”。

这些场景正是驾驶员最恐惧、辅助驾驶系统最容易失效的“盲区陷阱”。

测试数据显示,在“消失的前车”场景中高达70%的失败率,无疑给用户敲响了警钟:当下的辅助驾驶绝非万能,过度依赖可能酿下大错。

当然,还有对“盲目崇拜”的基本否定。

此前,部分厂商的宣传或用户舆论中其实是存在对辅助智驾能力有着不切实际描述和期待。

测试证明,没有一辆车能在所有项目中“零失误”,包括成绩最好的特斯拉Model X。主流产品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不及预期,更何况那些智驾投入不足的二线品牌。

事实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7月23日的发布会上也明确指出: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在这个风口期,王强的一番话,无疑为用户再一次树立了清晰的法律责任认知边界。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测试之后,自媒体平台应该对那些开启辅助驾驶之后,驾驶员在行驶中的车内双手完全脱离方向盘,喝茶聊天,睡觉打鼾的视频实施限流。

另外,或许还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参考”。

尽管存在争议,测试结果依然揭示了不同车型系统能力的相对差异。

问界M9、小鹏G6、特斯拉Model X、魏牌蓝山、腾势Z9、领克900等车型在特定高危场景中展现了相对较强的避险能力,这对用户在众多品牌和配置中做出初步筛选提供了一定价值的参考坐标。

然而,用户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测试结果的局限性。

而这种局限性,主要来自对车辆辅助智能驾驶能力的测试,有着比对车辆续航能力测试更强大的复杂性。

所以,客观因素是主因。

比如,行业质疑单次测试的偶然性与概率性。

辅助驾驶系统决策受传感器瞬时状态、算法随机性等影响,存在一定概率性。

仅凭单次测试结果判断系统在该场景下的稳定能力,如同单次考试定终身,其代表性和“通过率”排名的统计意义必然大打折扣。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可以一张试卷定终身。但一辆在全生命周期内服务于用户的汽车则完全不应该如此匆忙下结论。

所以,资深汽车工程师普遍认为,此类测试需多次重复以确保结果可靠性。

另外,还要考虑测试环境干扰因素。

通过已经发布的测试视频素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测试细节。

比如,高速测试应急车道上还存在工作人员和设备器材,构成安全隐患,也可能干扰了部分具备主动紧急避让(如鸿蒙智行EAES、蔚来/理想AES)功能的车辆决策。

而大多数场景下,空旷的应急车道本应是系统规划的安全避让空间。

还有,引导车(兔子车)操作一致性存疑。

视频显示不同测试中引导车变道速度和轨迹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后车反应条件。犹记得,汽车测评机构J.D. Power曾强调,此类高风险场景测试中引导车操作的精确重现是保证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然而,要保证引导车的一致性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结合上述种种,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用户对此正确态度的建议:重视其揭示的普遍风险与短板,警惕其作为绝对排名的权威性,理解其特定边界。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终将冷却,争议必然平复。

凡事朝前看,在流量至上的时代,第三方测试在未来只多不会少。

事实上,头部平台懂车帝本次的测试风波也并非孤例。从2023年冬测到2024年安全碰撞,其测试结果哪一次不引发行业争议?

第三方测试真的犹如双刃剑。它既可以传递价值,也可以扰得行业内外心绪荡漾。

于是,汽车媒体平台如何肩负责任,让测试真正服务于大众而非流量的呼声,越来越清晰可闻。

诚然,科学严谨是测试工作开展的第一要素。

就本次测试而言,精细化变量控制、标准化场景执行、多次重复验证、环境安全与纯净等等,都是以后类似测试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但是,同样回到用户角度来看,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关注。

比如,公信力是测试结果的生命源质,没有公信力的测试结果毫无价值。而透明公开又是公信之源。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三个方面。

其一,构建开放生态联盟。

顺着懂车帝已经回应的“建立开放、透明、多方参与的测试生态联盟”去思考。

可以邀请车企、权威检测机构、高校研究团队、甚至其他具备专业能力的媒体共同参与测试设计、现场见证或部分执行环节。

多方制衡与监督是提升公信力的最有效途径。

其二,保持独立性与利益隔离。

测试策划、执行、结果发布全过程应不受商业合作或广告利益干扰。

资金来源、可能合作方关系需明确披露。

也就是说,需要公开的,不仅仅是测试本身,还有基于测试的组织方与赞助方,并且组织方应自觉与测试对象保持健康的关系。

其三,原始影像资料有条件开放。

在保护必要隐私和商业信息前提下,可以考虑向认证研究机构或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开放原始测试视频数据,接受更广泛的验证。

更直白说,如果受限于资金或者测试规模,没有办法邀请到那么多行业专家或者认证机构出席测试现场,但可以有条件地向它们开放测试全程额视频录像以及数据证据。

如此,可以做到,测试规模可大可小,但测试结果公正公开。

另外,我们从专业的体育评论处可以获得借鉴。

发布测试报告时,不仅展示数据和排名,更应邀请行业专家、车企工程师对结果进行多角度解读,分析失败深层原因,是感知局限?

规控策略保守?硬件能力不足?

等等,就像体育评论员分析比赛现场得分或者失分的原因一样,让普通观众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比赛进程。由此避免单一结论引发的片面误读。

而上述种种,或许这才是这个夏天,在争议的燥热之后,留在我们心底永远的清凉。

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演进的时代,第三方测试平台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受着空前的信任压力。

懂车帝事件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测试理念与用户需求、技术发展与标准滞后之间的矛盾体现。

而作为用户的我们,希望看到,未来的智能驾驶测试,不应是制造热点的工具,而应成为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不应是车企竞争的战场,而应成为行业协同的基石;不应是流量变现的渠道,而应成为用户安全的守护者。

唯有如此,第三方测试平台才能在流量时代保持专业尊严,在技术变革中引领行业方向,最终实现“让测试服务大众”的终极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风汽车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 8月19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2025年社会责任大会暨可持续发展共创周启动会...
行车记录仪app是不是通用的 ... 行车记录仪的APP通常不是完全通用的,因为它们往往是由不同的制造商或品牌开发的,以配合其特定型号的行...
地下车库允许停电动车吗 地下车... 可以停放电动车在地下车库,只要停放位置不阻碍、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影响安全出口和消防栓。在不影响他人...
绿源电动车坐垫怎么打开 绿源电... 对于绿源电动车的座子,一般有两种打开方式,具体取决于车辆型号。如果您发现座垫的左侧有一个钥匙孔,那么...
高尔夫8仪表盘显示模式怎么调 ... 高尔夫8仪表盘显示模式怎么调要调节高尔夫8的仪表盘显示模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启动车辆后,点...
电气设备-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今天分享的是:电气设备-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固态电池深度二-硫化物:全固态主力路线,产业化进程...
led大灯一边很亮一边暗一点 ... LED大灯一边亮一边暗,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LED大灯一边很亮,一边暗一点,可能有以下原因:如果灯泡...
72180拉1500w能跑多快... 72180控制器搭配1500瓦电机时,其行驶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虽然1500瓦电机的额定功率小于72...
汽车超半年不换机油有影响吗 汽... 汽车机油的更换周期通常是每五千公里或半年,但若超过半年未更换,是否会产生影响呢?实际上,这主要取决于...
胎压0.9还能开吗 胎压0.9... 当汽车胎压降至0.9时,强烈不建议继续驾驶。这样的低胎压会极大地损害轮胎和轮毂,不仅使驾驶变得困难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