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车圈又炸了。
懂车帝联合央视那场堪称“变态级难度”的智能驾驶实测,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本就不平静的湖面。
各种声音吵得沸反盈天:“充值帝!”“打压国产!”“测试不公!”口水战铺天盖地,连带着一堆真假难辨的“现场截图”和“内幕爆料”满天飞。
说实话,关注车圈这么多年,我们对测评有争议早见怪不怪了。但像这次一样,能把“智能驾驶能力”这个本该属于技术层面的严肃讨论,直接升级成一场网络狂欢+公关乱战的,还真不多见。我翻着那些情绪激动、逻辑感人甚至张口就扣帽子的评论,心里总压着一个问题:
当所有人都在争论懂车帝测得“公不公平”、特斯拉是不是“亲儿子”、谁谁谁是不是被“下黑手”时,我们是不是集体跑偏了?这场测试最想吼给我们听的那句话,淹没在口水里了——醒醒吧朋友们,甭管现在车上装的系统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关键时刻,能保护你和你家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永远只能是坐在驾驶座上、手握着方向盘、脚踩着刹车油门的你自己!现阶段的“智能驾驶”,它就是个高级点的“辅助”,别把它当“托底”的神仙!
1. 这场测试为什么“得罪人”?
懂车帝这次搞的测试,场面确实刺激。
“野猪横穿”、“消失的前车”、“夜间施工避让”……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奔着“地狱模式”去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一片哀鸿遍野。
36款车,216次测试,没有一个能“全身而退”,高速场景总体通过率惨不忍睹。更扎眼的是,平日里争议缠身、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特斯拉,竟然在很多项目里“一枝独秀”。
为什么会捅这么大马蜂窝?就俩字:真相!
这几年,“智能驾驶”是车企营销的绝对王牌。发布会现场大屏一放,“遥遥领先”、“媲美老司机”、“自动进出匝道”、“无人泊车”这些词儿,跟不要钱似的往消费者耳朵里灌。
铺天盖地的广告和KOL体验视频,营造出一种“自动驾驶近在眼前”的幻觉。很多不明就里的用户,真就以为上了车按个按钮,就能当甩手掌柜了。
懂车帝这个测试,等于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啪啪啪地打破了这种精心编织的“肥皂泡”。
它用那些设定严酷、但现实确实存在的“长尾场景”(就是那些发生概率低但一出事就要命的情况),冷酷地告诉你: “亲,你家车厂吹上天的‘智驾’,在真正凶险的关头,大概率还是靠不住。别说帮你避险了,能不能稳住方向盘、别带着你往沟里钻都是问题!”
这感觉,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个号称“超级防水”的神机,结果测评小哥拿起来一泡水,黑屏了。你说厂家能不跳脚吗?
2. 把水搅浑:不是蠢,就是坏!
这波滔天巨浪般的声音里,成分有点复杂。有真心困惑、爱车心切提出技术细节质疑的真车主,这很正常。但更大规模、更整齐划一、更具杀伤力的,是那股熟悉的“水军”味道:抓着“懂车帝肯定被充值了”、“特斯拉为什么能赢”、“为什么那个国产车测试时好像有手碰方向盘”这几个点,玩命放大,情绪输出满满,动辄上升到“打压国货”、“汉奸媒体”的高度。
这种玩法,其实一点都不新鲜,是某些力量面对自身“露怯”时的标准操作手册:
比不过怎么办?先骂裁判!“测试不公平!”“懂车帝被收买了!”是经典起手式。
特斯拉为什么能赢?肯定是作弊!“别人都在用激光雷达,凭什么你纯视觉赢?数据都没有,肯定有猫腻!”
自家产品掉链子怎么办?找茬挑刺!断章取义剪视频、揪着某个未被证实的细节(比如那个被歪曲的“人为干预”)炒成惊天黑幕。 他们不想让你讨论“车本身在关键时刻到底行不行”,只想把水搅浑,把焦点强行扭到“懂车帝人品如何”、“测试规则有没有缝儿可钻”上。本质上, 这是一场有组织的“注意力转移”和“情绪绑架”。利用部分消费者的爱国情怀和品牌认同感,来掩盖自家技术短板和营销上的“过度包装”。喊得最大声的,往往最心虚。
3. 不患寡而患不均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成绩都一塌糊涂,那好说,可以继续一起唱歌跳舞顺便骂骂测试太苛刻、脱离实际、标准有问题,没人会特别较真儿。但问题是,偏偏有一个平时被部分舆论疯狂Diss、甚至被某些同行有意无意塑造成“冤种”的品牌——特斯拉,在很多项目上交了份“相对靠谱”的答卷(注意,是相对靠谱)。这画风就不一样了。
这对某些押注了巨额成本(比如昂贵的激光雷达+高精地图方案),并且把“超越特斯拉”、“替代特斯拉”当作核心卖点和市场情怀来推广的品牌来说,这脸打得啪啪作响。 技术和营销投入带来的“优越感”被打碎一地,“不均”的落差引发了巨大的心理失衡和舆论反噬。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撕裂:一方面骂测试标准是为了“照顾”特斯拉(尽管懂车帝解释了变量一致),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即使按同样标准测,自己也没法全面碾压。这种憋屈和怒火,后来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了对测评机构的疯狂输出。
4. 安全!安全!安全!
扯了半天,咱们说回正题,回到那个被吵哑了的声音上—— 安全!懂车帝联合官方媒体做这场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给车企排座次定输赢吗?或许有这个客观效果,但核心诉求,是为了 向所有驾驶员发出警示!
它用最尖锐的方式提醒你:
“智能驾驶”还在实验阶段!什么“城市L3”、“真无人”?洗洗睡吧!现在所有市售系统,在法律定义和技术能力上,全!都!是! L2级!辅助!驾驶!记住这四个字:“ 辅助!驾驶!” 它的本质是“助手”,不是“代驾”。
它的能力有边界,而且是致命的边界!那些极端的、低概率但高致命的事故场景,它处理不了!视频里的“野猪横穿”、“消失的前车”看着遥远?但现实中类似由“鬼探头”、“前车突然故障”引发的事故,就是交通死伤的元凶之一! 测试就是要告诉你:别指望靠它在这种极端时候救命!
驾驶员是法定、也是事实上的第一责任人!公安部交管局说了无数次,系统出错甚至失灵导致事故,责任人是 司机本人!“我不知道它不行啊!”这种辩解在交警和法院面前苍白无力。出事赔钱甚至坐牢的是你,不是躲在屏幕后面的水军和品牌。
公安部交管局回应新能源汽车“智驾”热点问题
尾声
这场吵翻了天的懂车帝实测,本质上是一场“祛魅”大戏。
它撕开了部分车企过度美化智能驾驶的华丽袍子,也照出了某些玩家在问题暴露后,动用非正常手段转移视线、扰乱视听的慌乱与傲慢。
争论懂车帝有没有“私心”、标准是否“完美”、特斯拉是不是“超神”、谁家又受了“委屈”……这些喧嚣终会过去。但测试传递出的这个 血淋淋的事实不会改变:你开车在路上,你和你家人的性命,最终依靠的,是你保持专注的双眼、随时待命的四肢、对路面复杂情况的清醒判断、以及对“辅助驾驶”边界和局限性的深刻认知。
所以,下次再看到车企或媒体吹嘘他们的智能驾驶如何“颠覆出行”时,请深呼吸,在心头默念三遍懂车帝和公安部用无数场景测试和血泪教训换来的箴言:
方向盘在自己手里,命在自己脚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