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比亚迪大佬带着他的队伍杀进了印度市场,一开始是捣鼓手机零件啥的,后来胃口大开,连汽车领域也想分一杯羹。靠着电动公交车这些炫酷玩意儿,比亚迪在印度还算混出了点名堂。可当他们琢磨着往个人消费那块儿再进一步时,麻烦事儿来了!
到了2022年,比亚迪在印度一整年也就卖了1900辆电动车,还全是通过当地的“二道贩子”卖的。结果2023年,印度税务部门直接给比亚迪扣了个“偷税漏税”的大帽子,罚款7.3亿卢比,换算成人民币就是6372万,这事儿立马炸了锅。
你说这罚款吧,名义上是打击偷税漏税,实际上却让人哭笑不得。为啥?因为比亚迪压根儿就没直接进军印度市场,这简直就是“认错了爹”的戏码嘛!这一波操作,不光让人看出印度管理外资那叫一个乱,还让人琢磨着他们这“罚款经济”是不是玩上瘾了。
比亚迪呢,虽然是通过代理商卖的货,也补缴了费用,但印度那边还是不依不饶。这“欲加之罪”的套路,在印度可不是啥新鲜事儿。从微软到沃尔玛,这些跨国巨头在印度都吃过不小的亏,印度也因此得了个“罚款界扛把子”的绰号。
这次事儿啊,就像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心情写照:一边馋人家的技术和钞票,一边又怕自家孩子被打趴下。比亚迪呢,就算走后门悄悄进村,也还是摊上事儿了,这说明在印度混,光守规矩不行,还得有脑子加慢性子。
想啃印度这块硬骨头的企业们,听好了:得跟当地人混熟,规矩得守,还得时刻提防着,哪个环节都不能少。比亚迪这事儿,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加警世通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