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车主在提新车的时候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四个轮胎附近空空的,居然没有挡泥板。要知道,一下雨开车回家,车身两侧就被泥水甩得一塌糊涂,洗都洗不干净。这时候很多人心里就纳闷了:这么个小东西,明明能防脏、防溅水,为什么厂家偏偏不装?难道是他们忘了吗?还是说另有隐情?
其实真不是车厂粗心大意,而是“不装”是有讲究的,背后既有设计逻辑,也有实际考量。咱们今天就来说说:挡泥板这玩意儿到底要不要装,装了是省事还是多余?
原厂不装,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有顾虑
车厂不是买不起一套挡泥板,一辆车几百个零部件都造得精细得很,不会因为一块塑料板就“省这点”。真正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设计美观,另一个是合规测试。
现在很多车型为了追求运动感、空气动力学,车身轮拱都设计得特别饱满流畅。你要是硬塞进一块挡泥板,外观上会显得“多余”、“不协调”,尤其是那些带大轮毂和运动包围的车,反而破坏了整体设计感。
另一个问题在于法规和测试。比如很多车要经过严格的风阻测试、油耗检测,一旦加了挡泥板,风阻系数变大、能耗变高,就可能达不到出厂认证标准。所以厂家干脆就不给你装,保持“裸车状态”拿到最优成绩,合规又好看。
挡泥板到底有没有用?看你在哪开
虽然原厂不装,但后装市场的挡泥板却卖得特别火,这说明一个问题:它还真不是没用。
最直观的好处就是:防脏。车轮一转,水一溅,整个车门、门把手、后视镜附近全是泥。特别是雨雪天、高速路、乡村土路,哪怕开得再慢,也难逃“泥点子”袭击。加个挡泥板之后,泥水被拦在轮拱下方,起码不会全甩在车身上,车干净了不少。
第二个好处是:保护底盘和车漆。别小看那点飞起来的小石子,时不时“啪”的一声甩到门板上、裙边上,时间久了,不光漆掉,还容易锈蚀。挡泥板在这个时候就像个“盾牌”,提前接下飞溅物,让车少受点罪。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人都非得装。如果你平时就在城市铺装路面跑,尤其是南方城市、雨水不多,车库出入也方便,其实挡泥板影响不大。但如果你在北方、有时还上乡村路、冬天经常遇到雪水、泥浆,那装一对,是真的省事。
有些车装了,反而“添堵”
虽然挡泥板有用,但装得不好也容易出问题。比如有些副厂产品不贴合,装上去“咯吱响”,风大了还甩动;还有些产品材质硬,一点磕碰就裂开,甚至刮坏轮胎或者刮底盘。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高速行驶场景下,如果挡泥板过长,会形成“风帆效应”,反而加剧风阻和噪音,对行驶稳定性也有点小影响。
最尴尬的是冬天,北方一到下雪天,路上全是泥浆和冰渣子,挡泥板反而成了“挂冰神器”,一块泥、一层冰,挂得厚厚的,甚至压弯、掉落。有时候开完一天车,得先用脚踹几下才能清干净。
所以真要装,记得选原厂专用或者高匹配度的副厂产品,安装牢靠,别贪便宜买通用件,那种软的、窄的、不合体的,装了反而不如不装。
总结一句话:因车而异,因地制宜
挡泥板不是“必需品”,也不是“摆设”,它的作用其实很实在,关键就看你的用车环境和个人需求。
如果你开车路况复杂、雨雪天气多、又比较在意车身干净整洁,那装一个,省洗车、省刮蹭、省心;但如果你平时就在市区通勤、车库环境干净整洁,那完全可以不装,反而让车更轻盈、好看、少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