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达771.4万台,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0%。但同期北方地区冬季投诉量却飙升了63%,痛点集中在低温掉电,动力锂电池的核心痛点被无限放大,如何解决用户的冬季焦虑?
固态电池|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赛道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快速扩大、新型储能崛起以及低空经济“起飞”,作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固态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引发了全球在材料研发、专利布局和产业标准等维度的新一轮竞争,并成为重构新能源产业格局的关键技术制高点。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电池强国相继出台了固态电池支持政策,设立了远期战略目标。我国也印发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应用,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自2024年下半年起,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欣旺达等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固态电池研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超过120家企业布局固态电池领域,较2023年增长65%。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2025年固态电池相关产业投资额已突破4000亿元,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将超过1.2万亿元。
冷热博弈|固态电池是否需要热管理?
固态电池虽以“高安全性”著称,但其热管理需求仍不可忽视。与传统液态电解质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热稳定性更好(分解温度普遍高于200°C),但在以下场景中仍需主动热管理:
1. 高功率充放电:快充(如350kW超充)时,界面阻抗可能引发局部过热。实验显示,电流密度超过5mA/cm²时,电池温度每分钟上升1.5-3°C(数据来源:Nature Energy, 2022)。
2. 极端环境运行:低温(<-20°C)下离子电导率骤降,需预热至0°C以上;高温(>60°C)可能加速电极-电解质界面副反应(如硫化物电解质的氧化)。
3. 长期循环老化:循环500次后,界面接触劣化导致内阻增加20%-30%,产热效率提升(数据来源: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3)。
宝益科技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热管理材料系统的领先品牌,历经15年的创新发展,拥有热管理材料核心技术和定制化应用解决方案,形成加热发热材料、导热隔热材料、发泡缓冲材料三大产品体系矩阵,服务网络覆盖各行各业,已成为具有创新竞争力的热管理材料领域可持续发展品牌。宝益科技以“帮助客户满足发展的需求”为核心,为新能源电池、汽车应用、轨道交通、航天军工、5G通信、工业设备、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行业提供轻量化热管理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携手并肩共建低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