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车配置分析
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想反驳我。不过,我请你先别急着否定,先听我说完。咱们先放下所有的成见,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假设有一辆国产新能源车,价格是26万多,用的是62度的磷酸铁锂电池,没有800V高压平台,快充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充满。而且它连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都没有,得另外花6.4万选装,结果你买了之后发现这功能也挺鸡肋的,用起来不太顺手。
更别说它连仪表盘都没有,没有抬头显示,不能外放电,没有遮阳帘、没有驻车雷达、没有360全景影像、没有电磁悬挂、也没有座椅按摩。这种配置下,你会不会考虑买它?
特斯拉为何销量高?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改写这段话:
咱们就假设一下,如果这款车是小鹏的、比亚迪的、极氪的,你不但不会买,可能还会吐槽一句:“这车贵得离谱,配置还这么拉胯,真是菜得抠脚。”但如果是特斯拉的Model Y呢?上个月它直接卖了4.48万辆,销量摆在那儿,谁也否认不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能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啊!”可问题是,为什么就不一样呢?到底哪里不一样?
有人说是因为特斯拉是新能源车的开创者。但你要知道,2008年比亚迪就已经推出了F3DM,而特斯拉的第一款纯电车也是那时候出来的。那为啥比亚迪就没有这种待遇呢?难道大家就只记得特斯拉的过去,而忽略了别人也早就起步了吗?你是不是一直在用过去的辉煌来说事?你是不是还活在过去?
特斯拉专利与国内新能源车发展关系
你是不是也听过那种说法,说“因为特斯拉开源了专利,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才发展起来”?其实这个说法有点不太准确,甚至可以说是被误导了。
先说个事实:特斯拉全球申请的专利总共才271项,其中只有141项被授权了。更关键的是,它在中国只提交了8项专利,而真正获得授权的只有3项。也就是说,特斯拉在咱们这儿的专利布局其实非常有限。
而且还有一个隐藏的条件:如果你用了特斯拉的专利,那以后就别想再拿这些专利去告它了。这相当于给车企设了个“陷阱”,一旦用了,就等于放弃了对特斯拉的法律追诉权。
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特斯拉开放的那些专利,是中文的吗?不是啊!都是英文的,中国车企能看懂的可能都不多,更别说去研究和应用了。所以所谓的“开源专利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实际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
再说说特斯拉的技术领先。有人说它智驾厉害,但FSD(自动驾驶)进入中国之后,表现却让人失望。很多测试车主在短短三小时内就被扣光了12分,闯红灯、压线、逆行,各种违规行为频频出现,完全不适应中国的路况和交通规则。
再来说电耗。特斯拉的常温电耗确实不错,但这其实是建立在小电池、高胎压、轻车身的基础上的。一到冬天,低温一来,续航直接腰斩,很多测试中都垫底,根本撑不住。
所以,特斯拉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国内的发展并不是靠“开源专利”或者“技术领先”就能轻松搞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发展起来,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和持续的技术积累,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家国外企业。
特斯拉车身轻的原因
有人可能会说,特斯拉车身轻是因为他们轻量化做得好。但你看一下,Model Y 的低配才 1921 公斤,跟它同级别的车比一比:阿维塔 07 是 2240 公斤,问界 M5 是 2220 公斤,小鹏 G7 是 2085 公斤,极氪 7X 更是达到了 2298 公斤。所以特斯拉确实是最轻的。
这确实跟他们的一体压铸车身有关系,对减重是有帮助的。不过你也得想想,人家电池小了十几度甚至二十度,光是电池就少了几十公斤;再加上 800V 架构本身也轻了几十公斤;车子尺寸小一点,车身自然也轻了几十公斤。还有全系标配 9 个音响,别人家都是 20 个扬声器;座椅按摩没有,标配 18 寸轮毂,别人直接上 20 寸;电机功率 220 千瓦,别的车都到 300 多千瓦了。这些不都是在“减重”吗?
轻量化与市场接受度
所谓的轻量化做得好,其实跟一体压铸的车身结构有关,也跟电池小、车短、配置少这些因素分不开。如果国产车企也这么干,车确实会轻一些,但消费者能买账吗?估计不被骂死就不错了。
到最后实在没法反驳了,很多人就开始找理由了,说一句:“那为啥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那么多,就特斯拉卖得这么好呢?”
特斯拉引领新能源车潮流
好问题。其实很多人心里,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国外Xat.49.jx.cn|VCf.24.jx.cn|tNp.31.jx.cn|UoG.49.jx.cn|Jum.24.jx.cn|的新能源车好像都挺“杂牌”的。为什么?因为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这跟它的宣传、马斯克个人的魅力也有关系。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不信任中国新能源车,觉得国产车没面子,那在国际品牌里,唯一能选的可能就只有特斯拉了。
换句话说,如果特斯拉是个中国品牌,你敢信它现在能卖得这么好、成绩这么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