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证券2025年7月21日发布的报告,聚焦中国插电混动(插混)汽车市场,分析其发展现状、技术演化及未来趋势,核心结论如下:
市场繁荣:经济性为核心驱动力
中国插混汽车市场已连续3年多增速超纯电动汽车,2021年起,比亚迪DM-i等产品凭借购置成本与通勤油耗双低优势实现销量爆发。主流混动技术通过串联工作模式,让发动机仅发电、电机驱动车辆,使发动机转速和功率与行驶状态“解耦”,避免频繁启停和低速运转影响燃油经济性,城市工况系统综合效率达40%,远超传统燃油车的20%。不过,随着纯电动汽车单车带电量增加、快充技术普及及充电网络完善,插混补能效率优势渐弱,其能否长期繁荣取决于经济性能否持续。
技术演化:PHEV与EREV两极分化
插混汽车分为发动机可直驱的PHEV和不可直驱的EREV,发展路径分化明显:
- PHEV(传统车企主导):依托发动机技术和燃油车平台积累,向“油电平价”方向发展。采用小电池、少档位设计,兼容燃油车平台以控制成本,主打“可充电的节能车”,切入对成本敏感的小尺寸燃油车市场。
- EREV(新势力主导):与纯电技术深度融合共享,发动机仅作增程器,无需直驱结构,布置灵活,适配大尺寸家用SUV。凭借大电池、小油箱设计减少亏电,定位“带备用电源的纯电动车”。
市场前景:短期繁荣持续,长期或被颠覆
- 中期趋势:插混经济性优势显著。A级及以上车型制造成本为燃油车<PHEV<EREV<纯电动,综合能源成本则相反。用车强度越高,从燃油车向PHEV、EREV再到纯电动的转换越经济。预计2030年中国插混市场占比近40%,欧洲市场前景较好,美国因充电条件差、单次出行里程长,插混需求有限。
- 终局预判:自动驾驶和V2G技术将颠覆插混经济性基础。自动驾驶提升车辆利用率,高使用强度凸显纯电成本优势;V2G技术提升电池资产价值,纯电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显现。叠加低成本电池技术突破,纯电将逐步替代插混和燃油车。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速查报告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