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计划8月复产?百万辆目标能实现吗?
创始人
2025-07-22 14:38:35
0

“威马要回来了!”近日,一份“新威马汽车”白皮书在业内流传,明确提到这个曾因破产陷入沉寂的新势力品牌,计划8月重启生产,甚至喊出“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的目标。消息一出,有人期待“新势力先锋重生”,也有人直言“更像资本游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加剧的当下,负债累累、品牌受损的威马,到底是真能涅槃,还是又一场“纸上谈兵”?

复产计划:决心背后全是“问号”

威马的复产蓝图听起来相当“振奋”。按照白皮书规划,一切将分三步推进:今年9月先恢复EX5和E5两款老车型的生产,目标年产1-2万辆;2026年把产能提至10万辆;到2030年,直接冲刺百万辆规模,顺带实现1200亿元营收。这种“从1万辆到100万辆”的跳跃,像极了用三年时间从“新手村”冲进“王者局”,大胆得让行业人士咋舌。

但仔细拆解就会发现,每个目标背后都藏着未解的难题。最核心的“产能与销量匹配”就是第一道坎。威马巅峰时年销量不过4.42万辆,2022年更是跌到不足3万辆,而如今一上来就盯着“百万辆”——要知道,现在年销百万辆的比亚迪,花了十几年才走到这一步;就连头部新势力蔚来,年销量也刚摸到10万辆门槛。威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在短短六年内完成别人十年都难实现的跨越?

产品端的“老问题”也没解决。此次复产的EX5是2018年推出的车型,放到2024年的市场上,无论是500公里左右的续航(当年算主流,现在只能算入门),还是老旧的车机系统(卡顿、功能单一早已被老车主吐槽),都很难和比亚迪宋PLUS EV、埃安Y等竞品抗衡。而所谓“未来5年推出10款新车”的规划,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曝光的设计图,没有明确的技术参数,更没有研发进度表,难免让人想起“PPT造车”的旧闻。

接盘方的“背景”更添疑虑。操盘此次复产的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注册资本仅1亿元,却宣称“战略投资人将持续投资超100亿元”。更关键的是,它被曝与宝能系关联,而宝能自身正被120亿元执行债务缠身,连旗下观致品牌都已名存实亡。一个自身难保的资本方,如何拿出100亿元给威马“输血”?有人猜测这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威马的生产资质、工厂资源去融资,而非真要造车,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今年6月,威马车型突然出现在宝能汽车展示中心,与宝能旗下车型同台展出,像极了“资源整合”的信号。

资金链:“救命钱”在哪仍是谜

威马最迫切需要的是钱,但“钱从哪来”至今是笔糊涂账。公开数据显示,威马破产时负债总额超260亿元,其中重整主体债权148亿元,暂缓债权112亿元。光是重启生产线、召回供应商、恢复售后网络,就至少需要数十亿现金,而这还只是“起步成本”。

宝能的“不靠谱”让资金问题雪上加霜。作为被传的“金主”,宝能集团截至2025年6月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创始人姚振华个人被执行金额也超310亿元。这样的资金状况,别说拿出100亿元投资威马,能否按时偿还自身债务都成问题。有供应商透露,最近宝能旗下公司连零部件尾款都在拖欠,“我们已经不敢再接他们的订单”。这种情况下,威马要指望宝能“输血”,更像是把希望寄托在“空中楼阁”上。

威马自身的“融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已过了“讲故事就能融资”的阶段,投资人更看重“实打实的竞争力”——要么有核心技术(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要么有稳定销量(比如埃安的年销30万辆),要么有差异化优势(比如理想的家庭场景)。而威马呢?既没有拿得出手的独家技术,又因破产失去了稳定的现金流,品牌口碑还一落千丈,想要吸引新投资,难度堪比“在沙漠里找水源”。

有人寄希望于“地方政府支持”。威马的温州基地是当地重要工业资产,地方政府确实可能通过政策优惠、土地支持等方式“扶一把”。但这种支持往往是“有条件的”——比如要求达到一定产能、解决就业,不可能无底线投入。如果威马迟迟看不到销量起色,地方政府的耐心恐怕也会逐渐耗尽。

品牌信任:“烂摊子”如何收拾

比缺钱更棘手的是,威马早已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破产前,它就因一系列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多次发生自燃事故,被质疑电池安全;为“保续航”悄悄给车辆“锁电”,导致老车主续航大幅缩水;甚至被315晚会曝光“售后推诿”,车主投诉“修个刹车要等三个月”。这些负面像刻在品牌上的“伤疤”,很难轻易抹去。

破产期间的“甩锅”操作,更让老车主寒心。不少车主发现,车机系统停更后,导航地图还是几年前的版本,连新修的马路都找不到;App瘫痪后,远程控制、充电预约等功能全失效;想去4S店维修,却发现门店要么倒闭,要么表示“没钱进配件”。有车主无奈吐槽:“花20多万买的车,现在连个转向灯都换不了,这哪是买车,是买了个‘麻烦’。”

如今要复产,威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老车主的怒火”。如果不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比如恢复售后、推送车机更新、赔偿“锁电”损失,即便推出新车,消费者也会想:“连老车主都不管,买新车能有保障吗?”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钱、需要人力,这又会加剧威马的资金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信任”几乎是“生命线”。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不仅看配置和价格,更看重品牌能否“活下来”——毕竟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有长期质保,要是品牌倒闭,质保承诺就成了“空头支票”。威马已经“死过一次”,即便复产,消费者也会本能地担心“会不会再破产”,这种心理障碍,比任何竞品的冲击都更致命。

行业洗牌期:威马拿什么“抢蛋糕”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威马当年“尚能一战”的模样。2023年以来,天际、爱驰、自游家等二三线新势力接连倒下,连蔚来、小鹏这样的头部企业都在裁员、降本,行业进入“拼刺刀”阶段——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根本站不住脚。

威马的“生存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现在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凭借规模优势,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同样是紧凑型SUV,比亚迪宋PLUS EV续航605公里,价格15万起;而威马EX5复产后面临的,要么是“续航更低、价格更高”的尴尬,要么是“降价到亏损”的无奈。往上走,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往下走,五菱、哪吒等又把入门级市场做透,威马想找个“缝隙”都难。

更要命的是,威马似乎没吸取“盲目扩张”的教训。当年它高峰时建了三个工厂,年产能25万辆,结果2022年销量不到3万辆,产能闲置率超90%,最终被沉重的固定成本拖垮。如今新威马一上来就喊“2030年百万辆”,仿佛忘了“产能必须匹配销量”的基本逻辑。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当下,这种“大跃进”式规划,更像是在“重蹈覆辙”。

从目前来看,威马的复产更像一场“赌局”——赌资本愿意接盘,赌消费者愿意原谅,赌市场还能留出位置。但现实是,资金没着落,信任已崩塌,市场被挤满,这场赌局的赢面实在太小。或许对操盘者来说,这只是一场“资本运作的游戏”,但对那些曾期待它崛起的人而言,更怕看到的是:它不是在重生,只是在消耗最后一点品牌残值。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不会同情“失败者”,只会奖励“有准备的人”。威马若真想回来,与其喊“百万辆”的口号,不如先解决老车主的问题,拿出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新车,证明自己“真的想造车”。

你觉得威马复产能成功吗?如果它推出新车,你会愿意给一次机会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14家企业登榜《财富》中国... 大湾区经济网讯(编辑 余芳) 华为腾讯等6家企业蝉联 深圳9家企业领跑全国 作为广东创新核心引擎,深...
理想汽车年内第三次调整架构,释... 8月14日,理想汽车再次对销售服务体系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这已是2025年以来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在短短...
OpenAI称马斯克曾邀扎克伯...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OpenAI曝大料:#马斯克曾想与扎克伯格收购OpenAI#】据彭博社报道,O...
车窗上升卡顿下降正常咋回事 车... 车窗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卡顿,但下降时却表现正常,这通常是由于车窗导槽内积聚了灰尘或其他异物所导致的。为...
a4油箱盖在哪里开 a4油箱盖... 对于A4车型的油箱盖开启方法,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首先,踩下刹车踏板;其次,按下的一键启动键;...
金诺达新能源科技正式投产 金诺达新能源科技正式投产:绿色能源领域再添新动力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又一重要项目——金诺...
共线生产+夜间路试双推进 曼恩... 目前,曼恩纯电卡车已正式迈入量产阶段,且实现与柴油卡车共线生产的灵活模式。此外,这款兼具零碳排放、行...
红黑标志的车是什么牌子 红黑标... 红黑底色和一只拿着武器的狮子是荣威车的标志。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