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印发《南昌市关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南昌经开区为核心发展区,新建区、南昌高新区为协同发展区,构建“双核引领、两翼协同”产业布局,将南昌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成产业优势明显、制造能力先进、协同创新力强、优质要素集聚、治理机制高效、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明确了产业规模、产业配套、创新能力、产品出海四个方面目标。
产业规模方面,到2027年,力争汽车产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汽车产量达到80万辆,年均增长19%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5万辆。
产业配套方面,到2027年,力争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0家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建成结构合理、种类齐全,在国内极具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集群。
创新能力方面,到2027年,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和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国家级汽车研发检测公共平台及产业化发展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品出海方面,到2027年,力争实现整车及KD件年出口突破25万辆(套),年均增长25%,建成面向全球的整车出口基地,初步实现向品牌及技术输出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
提升集群综合实力,建设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汽车之城
我市将壮大整车企业,鼓励整车企业通过开发、引进等方式创新迭代整车新产品,提高整车产品竞争力。引育链条企业,瞄准整车企业和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补齐短板弱项。力争每年新增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
同时,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汽车集群用地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汽车集群发展所需的电、热、水、气、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水平,推进轻型商用车电驱桥项目、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每年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重点项目20个。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每新配套一家整车企业,给予合同执行金额5%最高2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汽车制造设备企业,每新配套一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给予合同执行金额5%最高2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推动智能电动转型,构建多赛道并行发展格局
我市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混动、燃料电池等多技术路线发展,加快推进产品提档升级与谱系化发展。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市科学布局、全景可视的“充电一张网”。
同时,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整车企业加速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生产。实施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以安全出行为前提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到2027年,力争全市累计智能网联道路开放里程500公里以上。
我市“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用变速箱、混动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动力电池、车用驱动电机、电控等“三电”关键零部件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度增加3000万元以上的,按照年销售收入1%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强化产业链条韧性,打造区域性汽车零部件配套中心
我市将鼓励整车与零部件企业、装备制造与设备使用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促进上下游供需相衔接、资源要素共享、产品服务强协同,提高汽车产业链协同度。紧紧围绕集聚发展,加快打造小蓝经开区轻型商用车、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新建区特色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和高新区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到2027年,力争全市汽车产业配套率达到60%。
同时,加强与赣江新区、抚州、九江修水在整车、零部件、装备、模具等领域的产业链区域协同,鼓励区域内企业在南昌设立研发、推广中心,努力推动“昌抚汽车工业走廊”培育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此外,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建设一批“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到2027年,力争累计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0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个,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工厂10个。
对企业计划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并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技术改造,我市将按年度购买软、硬件设备发票额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对企业建设“5G+智慧工厂”,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按其软硬件、设备投入给予50%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产业链自主发展动力
我市将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汽车产业中培育和挖掘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到2027年,全市汽车产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30家。加强汽车行业高级别人才的引育和认定工作,优化引才、留才的环境,为企业创新蓄势赋能。
此外,以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为依托,协同产业链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研发平台。推动龙头企业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梯次构建“初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体系。到2027年,力争累计新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0家,其中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我市将用好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对开展研发创新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研发后补助支持。对我市获批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给予500万元的经费支持。
提升开放合作能力,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我市将强化汽车品牌建设,扩大南昌造汽车和零部件的整体品牌影响力。鼓励南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展会、赛事、营销等多维度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认知度,推广自主品牌。支持汽车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参加境(内)外专业汽车展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带动整车及零部件出口。
对赴国内外城市参加车展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我市将给予50%的展位费补助,每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供应商大会的链主企业给予50%的活动经费补助,每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