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共振】是海尔融资租赁全新推出的系列报道,通过讲述公司在产融结合、以融强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模式、新做法,多维展现海尔融资租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与成果。第13期,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海尔融资租赁如何通过量身定制的融资租赁解决方案,助力民营航空航天装备企业产能跃升,加速高端装备制造“上天”,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迎发展良机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航空航天装备市场核心规模将突破1.8万亿元,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速或将保持在15%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商业航天作为新兴增长点,占比将从2020年的12%跃升至2025年的30%,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而民用航空、军用装备以及商业航天市场份额将保持稳定,共同构建航空航天装备市场的多元格局。
其中,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年来迎来跨越式发展。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民营航空航天“上天” 的资金掣肘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具有典型的高门槛、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民营企业普遍面临多重融资困局。
账期长回款慢: 航空航天项目特性决定了项目账期较长,普遍在1年左右,且各个系列装备跟研周期短则2-3年,长则5-10年,企业现金流长期承压。
备货急缺口大: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年,装备列装加速预期强烈,企业普遍面临集中备货压力,且装备交付时效性强,倒逼资金储备。
产能爬坡资金需求大: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需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扩大产能、丰富产品线,这一产能爬坡的过程产生了较大的资金需求。
在此背景下,融资租赁凭借“融资+融物”的双重属性,成为破解“四高一长”产业资金困局的助推器,为商业航天装备产业的“一飞冲天”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案例
一飞冲天,推动民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产能跃升
X企业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是国内领先的导弹及商业火箭结构件民营供应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有62项专利、17项行政许可及9项注册商标。
经过多年发展,X企业在火箭及导弹结构件的研制上已经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领先的技术能力。2024年起,国内"十四五"国防装备列装进入收官阶段,商业火箭及军工板块迎来了景气度高涨,企业的订单量大幅增加,面临集中备货与产能爬坡的关键窗口期。由于军工及航天装备的交付窗口期很短,必须提前充足备货,X企业需要提前购买原材料生产以保障备货时效。此外,2025年企业计划新建2个产业基地,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压力。
面对X企业的紧迫需求,海尔融资租赁基于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深度了解,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融资租赁方案,并基于订单交付节奏与回款周期设计了与现金流匹配的还款方案,帮助X企业顺利完成原材料的购买,成功交付了一批高端航天及军工装备订单,以强劲的竞争力实现了高端市场的突破。
自2023年首次合作以来,海尔融资租赁已累计与X企业合作3次,为企业提供了超4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X企业的营收持续增长,新建成2个产业基地,实现高端结构件产能翻倍,截至目前,已成功承接了超过70个研发项目,产品系列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海尔融资租赁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注入强劲金融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