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群嘲国产电动车:买平板送车?同质化设计暴雷真相!
创始人
2025-07-22 10:40:11
0

走进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车展厅,扑面而来的景象都高度一致:横贯中控台的巨大屏幕如同数字瀑布,下方两个无线充电板如同标配的基座。这就是当下中国电动车设计的集体面孔——高度趋同,个性模糊。这种设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又正在给中国汽车的向上之路埋下怎样的隐患?

“省”出来的同质化: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枷锁

巨屏与无线充电的泛滥,其核心驱动力是极致的成本控制与风险规避。这套方案已形成高度成熟的模块化供应链,车企只需采购现成部件稍加修改,就能快速装车。这为车企节省了巨额开支:

  • 巨额开发费消失:传统内饰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模具开发、打样、测试验证及设计建模,费用动辄数千万乃至数亿元。
  • 周期大幅缩短:成熟供应链意味着造车周期被极大压缩,时间就是金钱。
  • 成本结构透明:当前主流电动车整车内饰零部件与BOM物料成本仅约1.5万至3万元。其中,座椅就吞噬近50%,而中控区域(大屏、仪表、饰板、出风口等)约占2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价格战压力下,这套“省心省钱”的方案自然成为车企难以抗拒的选择。

消费者的“思维钢印”:电车=大屏?

更深层的固化力量来自于消费者认知。不知不觉间,“电动车就该有大屏、大沙发”的思维定式已深入人心。车企在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前,更倾向于“投其所好”而非“冒险创新”——与其挑战未知,不如稳妥地迎合主流预期。这种双向作用,最终将设计锁死在同质化的轨道上。

海外口碑崩塌:从“惊艳”到“嘲讽”

前几年,中国电动车凭借新颖设计和智能体验,在海外赢得一片赞叹,“酷”、“梦幻”、“先进”是常见标签。然而风向正在剧变。

“怎么还是这个样子?这是个玩具吧?”“难道是买平板送车吗?”——类似的海外评论日益增多。更令人警醒的是,当人们无法辨识品牌时,竟会直接断言:“这一看就是中国车。”戏谑与嘲讽意味渐浓。中国电动车正滑向如同泛滥电子手表、手环般的境地——新鲜感耗尽,吸引力锐减。

高端化之殇:同质化是致命毒药

同质化设计对冲击高端市场的杀伤力尤为致命。高端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独特性与稀缺性带来的心理满足与身份认同。

  • 仪式感缺失:真正的经典高端车无不拥有独一无二的设计语言与强烈的仪式感(如劳斯莱斯的“神庙”格栅、奔驰的“星辉”中网、宝马的“双肾”传承)。这种体验绝非一块冰冷大屏所能提供。
  • 价值感稀释:消费者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却发现内饰与20多万的车型高度雷同,稀缺性与独特性荡然无存,高端溢价基础瞬间崩塌。
  • 电子化与高端的冲突:电子产品因快速迭代与大规模生产,天然与“高端手工”、“独特工艺”、“恒久价值”相冲突。高端的本质是反工业流水线的。

更可怕的是审美灾难: 当屏幕亮起,仪表盘、导航、娱乐界面各自为政,五颜六色的图标与信息在眼前争抢闪烁。此刻,用户仿佛置身于嘈杂的电子集市——这与高端产品所追求的简洁、和谐、内敛背道而驰。如果再辅以花哨闪烁的氛围灯,整体质感更是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根源探析:设计体系与美学哲学的集体缺失

许多人对解决设计问题嗤之以鼻:“以后设计好看点不就行了?”这种论调恰恰暴露了对设计的轻视与对设计体系复杂性的无知。

中国汽车产业在美学积淀与原创设计理念体系上存在明显短板:

  1. 缺乏独立美学哲学:奔驰的“感性纯粹”、宝马的“驾控导向”、雷克萨斯的“匠心东方美学”…背后是一整套贯穿品牌骨髓的设计哲学。国产车多停留在“东拼西凑”阶段,缺乏从造型哲学、材料语言、空间逻辑到交互场景、品牌文化的一体化顶层设计。
  2. 体系支撑薄弱:欧美顶级车企拥有成熟的品牌设计哲学、美学语言传承、市场调研体系及庞大的专业团队。一款经典设计往往由总监领衔,几十人团队耗时三五年精心打磨。国内车企即便重金引入国外设计师,也常因缺乏配套的文化土壤、决策流程(管理层过度干预、营销主导设计)和耐心(追求“短平快”),使设计师才华无法施展。
  3. 家族化语言断层:迫于竞争压力、热点追逐和快速换代,许多国产车难以形成稳定、可进化的家族化设计特征。消费者记不住,品牌价值难以有效累积和提升。

破局之道:尊重设计,构建体系,拥抱东方

“起步晚”已不能成为借口。新能源征途已逾十年,传统积淀更久,打造独特设计语言迫在眉睫:

  1. 从“半年一车”到“两年一剑”:摒弃以数量取胜的机海战术,给予设计充分的尊重与打磨时间。唯有慢下来,才能沉淀出经典。
  2. 构建独立设计体系:建立涵盖前瞻研究、品牌哲学定义、造型策略、CMF(色彩、材料、工艺)开发、数字化交互设计的完整体系,让设计有据可依,有魂可塑。
  3. 培育跨界复合人才:汽车设计是艺术、工程、材料科学、人机交互等多学科交叉的“大设计”。亟需培养和吸引具备跨界视野与能力的人才。
  4. 深挖东方美学富矿: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先锋车企已觉醒,积极探索将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工艺精神与现代科技、电动化特征相融合。这是中国电动车确立全球辨识度的关键密码。

当电动车成为时代主流,真正的竞争壁垒不仅是三电技术,更是直击心灵的审美体验与文化共鸣。中国车企必须跨越“屏幕内卷”的低维战场,在设计的深海中锻造自己的语言。唯有当百车真正拥有百态,方能真正行于天地皆自由,让中国设计之光映照四方。

当屏幕成为流水线标配,设计便沦为最昂贵的成本。 下一个十年,中国电动车企的决战之地,不在电池密度,而在方向盘上的审美信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陈伟赴威灵汽车、倍豪海洋装备、... 7月28日下午,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伟带队前往威灵汽车、倍豪海洋装备、中科离子等科技型企业开展走...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来了! 7月27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
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 在即将步入金秋的八月,一场汇聚中国汽车产业智慧与力量的盛会——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中原论...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 “新长安”正式成立。 7月29日,澎湃新闻从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官网获悉,中国长...
卫星产业ETF(159218)... 7月29日,卫星产业ETF(159218)再创年内新高,早盘涨0.27%,新雷能涨7.45%,复旦微...
原创 理... 作者|睿研消费 编辑|Emma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曾经销量“遥遥领先”的理想,正在被竞争对手追上。...
比亚迪腾势Z超跑亮相:敞篷硬顶... 近日,比亚迪腾势品牌旗下的全新力作——双门超跑腾势Z,其伪装测试车辆的照片在网络上意外曝光,引发了广...
特斯拉FSD智能升级:缴费后自... 近日,一位特斯拉车主在网络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车辆在使用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时的独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