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 | hbsypl2023@163.com
前有召回风波,后遭税负加码,保时捷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日前,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编号S2025M0116V: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4月30日期间生产的Panamera和Taycan系列汽车,共计1248辆。
据官方解释,此次召回缘于制造环节存在缺陷——部分车辆前减震支柱卡环未能完全卡入凹槽,可能导致空气减震器出现空气泄漏,影响操控性能,增加碰撞风险。保时捷承诺将由授权经销商负责检查与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这并非保时捷近年来的首次召回。24年11月15日,该公司还因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存在短路与起火风险,宣布召回2020年1月7日至2023年12月15日间生产的15906辆Taycan系列电动汽车,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曾几何时,中国市场是保时捷的“增长引擎”。2001年,保时捷进入中国市场,此后销量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逼近10万辆,创下其在华销量的巅峰时期。
但近几年,保时捷中国的经营形势急转直下。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市场销量为14.6万辆,同比下降6%;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有21302辆,同比下降28%。这是自2014年以来,保时捷在中国半年销量的最低值。
在销售重压下,保时捷被迫“以价换量”。今年6月,保时捷多款核心车型如卡宴、帕拉梅拉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七折甩卖”现象。在特定贷款方案下,2025款卡宴折扣超过30%,帕拉梅拉甚至跌破百万大关。
在促销方案的刺激下,保时捷的销量有所提振。以青岛保时捷中心的顶流女销冠为例,其近期在社交媒体宣布了自己再次拿下半年度销冠的好消息。单是6月,她一人就完成了16台订单、开票交付19台,连续三年稳坐销冠宝座。
然而,保时捷的“小阳春”恐怕不能持续太久。7月17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超豪华小汽车征收范围调整为“每辆零售价格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各种动力类型(含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对于超豪华小汽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也做同样的调整。这一调整自2025年7月20日起生效。不止如此,新政策还首次将纯电动、燃料电池等车型也纳入征收范围。
此次税率变化,对于保时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汽车之家数据显示,保时捷旗下车型售价在56.5万-300万之间。除了相对比较便宜的Macan,其余车型起售价均超90万元。以帕拉梅拉为例,这款车型经销商报价在90.80万至188.80万。原本低配版无须征收豪车税,如今却要加税10%,使得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至少增加9万元。
对于主打高端定位的保时捷而言,这无异于再添一笔“隐性加价”,不仅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也将进一步冲击品牌在华利润空间与竞争力。召回不断、销量下滑、促销透支、税负增加……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品牌信任与市场策略的多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