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的价格战打到2025年,终于有人喊"停"了!不是卖不动的小众品牌,而是常年在"技术宅"人设里埋头苦干的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内部大会上扔下两颗炸雷:一是"坚决反对价格战",二是"缩短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前一句像是给疯狂内卷的行业泼冷水,后一句却直接给产业链塞了个暖手宝。要知道,这年头车企连打八折卖房都不稀奇,突然有人说"我不降价了,先给供应商结钱",这操作比马斯克突然说"特斯拉不涨价"还让人懵——奇瑞这是喝了什么神仙水,要当汽车圈的"活菩萨"?还是说,这场看似反常识的操作背后,藏着比价格战更狠的算计?
一、价格战打到尿血,车企集体装死?
这年头买新能源车,比菜市场砍价还刺激。年初A品牌说"再降2万,交个朋友",B品牌立马跟进"直降3万,生死看淡",到了年中C品牌干脆甩出"买一送一(送充电桩)"的王炸。消费者看得眉开眼笑,以为捡到宝,殊不知车企的裤衩都快赔掉了。2024年某新势力财报显示,每卖一辆车净亏8万,相当于卖一辆车倒贴半年工资,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给股东挖坑玩。
但奇怪的是,明明都在喊亏,价格战却像脱缰的野马停不下来。为什么?因为谁先停谁先死。就像一群人在沼泽里挣扎,你不动就会被别人踩着脑袋爬上去。某自主车企高管私下吐槽:"上个月刚把车价压到成本线,第二天竞品就降了5000,现在开会不谈研发,全在算'还能降多少不至于当场破产'"。这种恶性循环里,车企忙着拆东墙补西墙,供应商先遭了殃——账期从3个月拖到6个月,再到"等我们融资到账再说",下游零部件厂现金流断了链,偷偷给螺丝减配0.1毫米都是常事。
这时候尹同跃跳出来说"反对价格战",简直像在KTV里突然切到《难忘今宵》——扫兴,但可能救命。有人说奇瑞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去年靠着混动车型卖了150万辆,兜里有点余粮。但反过来想,要是连奇瑞都加入价格战,那二三线品牌怕是要集体去跳楼。更关键的是,尹同跃没光喊口号,直接甩出了"缩短供应商账期"的实锤——这可不是画饼,是真金白银往产业链里砸钱。
二、给供应商结账快,比降价更狠的杀招?
在汽车圈,供应商和车企的关系堪比小媳妇和恶婆婆。车企掌握话语权,账期能拖就拖,美其名曰"优化现金流",实则把压力全转嫁给下游。某电池厂老板吐槽:"给某新势力供货,合同写着30天账期,结果半年了还没到账,催款时对方财务说'我们CEO说了,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合着刀刃全架我们脖子上了?"
奇瑞这次突然宣布"缩短账期",具体没说从多少天缩到多少天,但尹同跃用了"坚决"两个字。结合奇瑞去年营收超2000亿,按行业平均15%的零部件采购占比算,一年至少300亿货款。如果账期从行业普遍的90天缩短到60天,相当于给供应商提前释放了50亿现金流;要是缩短到30天,那就是100亿级别的"输血"。这笔钱对供应商来说,比拿到政府补贴还实在——不用付利息,不用看脸色,直接拿去买原材料、扩产能、发工资。
更狠的是,这步棋直接打中了价格战的七寸。现在车企降价靠什么?无非是压榨供应商利润,逼他们降价10%;供应商没办法,只能偷工减料,结果车子质量下降,消费者投诉,车企再降价甩卖,陷入死循环。奇瑞突然对供应商好起来,相当于告诉全行业:"我不跟你们卷价格了,我卷供应链!"你想啊,供应商拿到钱,就能研发更好的零件,奇瑞用更好的零件造更好的车,哪怕贵一点,消费者也愿意买单。这就像当年华为对供应商说"绝不拖欠货款",结果人家愿意优先给华为供货,哪怕少赚点——稳定的现金流比一时的高利润香多了。
三、"守拙守诚守朴",尹同跃的土味哲学藏着大智慧?
"守拙",说白了就是别耍小聪明。价格战就是最大的小聪明——短期销量上去了,利润没了,研发没钱了,最后被市场淘汰。奇瑞这些年确实够"拙":别人搞PPT造车时,它埋头搞发动机;别人靠代工贴牌赚快钱时,它自建工厂啃硬骨头。现在看来,正是这份"拙"让它在价格战里有底气喊停——手里有技术,心里不慌。
"守诚",对供应商诚信,对消费者也诚信。去年奇瑞被骂"车机系统卡顿",没找水军洗地,直接宣布"老车主免费升级芯片",花了几个亿但留住了口碑。现在缩短账期,也是对供应商的"诚"——你给我好好干活,我绝不欠你钱。这种诚信积累起来,比打广告管用多了。
"守朴",就是别搞虚头巴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续航、充电、安全这些基本功还没完全解决,某些车企却忙着造"移动客厅""车轮上的电影院"。尹同跃说"不做虚假和过度宣传",潜台词就是"先把车造明白再说"。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在当下的汽车圈反而成了清流。
四、反内卷不是当圣母,奇瑞在下一盘大棋?
有人说奇瑞反对价格战、缩短账期,是想当汽车圈的"道德模范"。拉倒吧,商人不赚钱,不如回家种红薯。尹同跃这步棋,明着是"反内卷",暗着是"筑高墙"。
第一层,巩固供应链。现在汽车芯片、电池、智能驾驶芯片全是抢手货,供应商给谁供货、优先给谁供货,全看关系。奇瑞把账期缩短,供应商自然把最好的资源倾斜过来。以后别家车企缺芯片时,奇瑞说"我供应商优先给我供货",这就是竞争力。
第二层,提升产品力。供应商有钱研发新技术,奇瑞就能用上更好的零件。比如电池供应商拿到钱,研发出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激光雷达厂商拿到钱,把成本降下来。这些技术加持下,奇瑞的车哪怕比竞品贵5%,消费者也愿意买单——毕竟质量好、配置高。
第三层,树立行业标杆。三部委刚开了新能源汽车座谈会,要求"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奇瑞这时候跳出来响应,等于拿到了"官方认证"的好人卡。以后再有人说奇瑞"不懂营销",它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懂政策,懂大局"。这种政治正确,比卖车多赚几个亿还重要。
五、价格战会停吗?汽车圈要进入"文明打架"时代?
当然不会。只要还有车企没吃饱,价格战就停不了。但奇瑞的动作,可能会让战争从"无差别扫射"变成"精准狙击"。以后车企竞争,可能会出现三种新玩法:
一是比供应链健康度。谁的供应商活得好,谁就能笑到最后。就像当年手机圈,诺基亚压榨供应商利润,结果三星和苹果对供应商更好,拿到了更好的屏幕和芯片,诺基亚直接被拍死在沙滩上。
二是比技术沉淀。奇瑞敢不降价,是因为它的鲲鹏动力、雄狮智云这些技术是自己的,不用给别人交专利费。以后没核心技术的车企,降价都没底气——成本摆在那儿,降一块就亏一块。
三是比用户口碑。现在消费者买车越来越理性,谁还信"三天无理由退车""终身免费充电"这种空头支票?反而"不拖欠供应商货款""老车主免费升级"这种实在事,更容易打动人心。
尹同跃说"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听着像句空话,但缩短账期这个动作,却让"高质量"有了落脚点。高质量不是造豪车、卖高价,而是整个产业链都能赚钱,都有动力创新。就像老农民种地,今年多施点肥,明年才能多打粮;今年把土地刨坏了,明年只能喝西北风。
结语
汽车圈这几年太闹腾了,又是价格战,又是水军互骂,又是高管互撕,搞得像菜市场吵架。尹同跃突然站出来说"我不吵了,我先给供应商结钱",就像一群人在抢红包时,有人突然说"我不要了,我去搬砖赚钱"。短期看,他可能少抢了几个红包;但长期看,等别人抢完红包发现没钱买砖时,他已经盖起了房子。
至于消费者,以后买车可能不用再盯着降价信息了,多看看车企怎么对供应商——对供应商抠门的,对消费者也好不到哪儿去;愿意给供应商花钱的,造出来的车大概率不会差。毕竟,商业的本质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赢。奇瑞这步棋,走得土,但走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