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黎巴嫩电动汽车初创企业EV Electra Ltd.宣布计划投资10亿美元重组高合以来,深陷困境的高合汽车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
然而,投资方EV Electra Ltd.的6亿美元承诺资金至今未兑现,导致高合汽车的"复活计划"陷入停滞。中东土豪画出的“大饼”实在掺了太多水分。
2025年5月,5月22日,注册资本仅1.43亿美元的EV Electra高调宣布以6亿美元收购高合,协议约定分三期注资:首笔1亿美元需在51%债权人签署支持函后支付,第二笔1亿美元于重组完成时到账,剩余4亿美元分两年兑付。然而截至7月中旬,不仅首付款杳无音信,连基本合作保证金都未支付。
对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1.43亿美元远不能撑起一家以高端著称的电动汽车公司,而EV Electra Ltd.的履约能力从一开始就备受质疑EV Electra认缴的1亿美元出资日期设定在2025年底,且未约定违约罚则,给资金不到位留下操作空间。更蹊跷的是,该公司官网直接将高合车型列为主打产品,被质疑"借壳圈钱"的把戏。
中东新能源or商人游戏?
表面来看,来自中东的EV Electra Ltd.收购高合的理由十分合理,高合的产品特点与中东土豪的消费喜好十分契合,在中国不受待见的高合或许能在中东地区达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成就。
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似乎只是黎巴嫩商人的双面游戏。EV Electra自称"阿拉伯世界首家电动车企",但核心产品QuDS Rise电动跑车从未量产,2025年刚获4.5亿美元融资便押注高合。其融资方式更引发警惕——通过发行加密货币募集资金,被业内人士视为"庞氏骗局新变种"。
值得注意的是,新成立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由EV Electra控股69.8%,法定代表人正是Jihad Mohammad。协议中却暗藏漏洞:首笔出资日期设定在2025年底,且未约定违约罚则。这种异常条款让整场交易更像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
相较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在新能源时代似乎落后不止两个版本。但中东国家也正在加速推进能源多元化战略,明确提出减少石油依赖,发展新能源的目标,只是那个真正想要做电动车的企业暂时还没有出现。
高合困境,一波三折
从宣告停工停产,维持基本运营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高合并没有像威马、极越那样彻底抛弃他的用户们,而是授权江苏悦达汽车集团子公司解决售后配件问题,尽全力为用户寻求守候保障。
然而,在传统车企收购无果、地方政府救助有限的情况下,高合接受这份高风险协议实属无奈。其盐城工厂虽启动环评改造,计划10月复产老款车型,但滞销现状难改现金流困境。更残酷的是,母公司华人运通负债高达157亿元,远超中东承诺的救助金额。
这场合作被业内视为"双向赌局":EV Electra看中高合现成的生产资质,高合则急需救命稻草。但破产重整后的品牌价值已严重受损,高合的身价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当资本退潮,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终将现出原形,在经历中东老板“画饼”风波后,高合的复活赛将似乎进入更为艰难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