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4日官网更新显示,“KKR公司收购远景国际有限公司股权案——无条件批准,审结。”远景国际是大窑饮品在境外的控股主体。 KKR收购大窑85%股权并获无条件批准这一事件,这场从市场传闻到监管落地仅用约40天的交易,瞬间成为行业焦点。如此,中国市场前三的汽水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大窑汽水又清一色都是外资。
(来源:大窑官网)
大窑作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的饮料品牌,凭借大容量单品成为行业黑马。2022年其销售额达32亿元,是老牌汽水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销售网络覆盖31个省市。大窑的成功源于精准的市场定位,避开商超主流战场,主攻餐饮渠道,推出“大汽水”概念,以520ml、550ml大容量玻璃瓶,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低成本策略是其“杀手锏”,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使用大幅降低成本,为广告营销和渠道让利提供空间,使其得以快速扩张。
(来源:大窑官网)
不过,2023年,随着 “阿斯巴甜致癌” 争议尘埃落定,大窑也被推至风口浪尖。在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低糖”“0 糖” 成趋势的当下,大窑配料表中 “糖精、色素、阿斯巴甜” 仍是主流。尽管其尝试推出蜂蜜柚子气泡茶等健康饮品,但销量平平。阿斯巴甜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若难以为继,不仅利润空间会受挤压,营销与渠道扩张节奏也可能放缓,这或将成为大窑发展的 “分水岭”。
与此同时,大窑这个区域品牌迈向全国化的道路布满荆棘。大窑虽然在北方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全国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市场过度集中于北方地区,南方市场的渗透困难重重;产品线相对单一,对经典橙味汽水依赖程度较高;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方面,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全国化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市场开拓、渠道建设、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这对于大窑而言是沉重的资金压力。尽管大窑曾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赴香港IPO,期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推动全国化发展,但最终选择了接受KKR的收购。
KKR 的入局绝非偶然。这家管理着 5530 亿美元资产的私募巨头,近年将中国投资重心转向并购控股。偏好成熟行业企业,期望通过梳理业务、突出主营业务,提升企业盈利与估值。大窑在餐饮渠道的独特优势、可观的市场份额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使其成为符合KKR标的准则的优质资产。
交易完成后,KKR将通过新设公司间接持有大窑85%股权,创始人王庆东仅保留15%,间接持股降至约10%。尽管王庆东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双方还设定了2025 - 2027年业绩对赌,若大窑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8亿元,王庆东可获最多5%股权的绩效期权;未达成则需转让最多3%股权。
外界对王庆东的选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套现离场,毕竟可观的收购金额能让其轻松实现财务自由。但从大窑长远发展来看,这或许是为借助KKR的资金、管理经验和全球资源,实现全国化乃至国际化战略布局。KKR在消费品投资领域的经验,有望助力大窑加速南方市场开拓、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
然而,大窑也面临诸多挑战。“阿斯巴甜致癌”风波让其产品配方备受质疑,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主打人工甜味剂的大窑提出更高要求。若转向天然甜味剂,成本上升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影响其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如何在引入外部资本后,保持自身品牌特色和市场活力,也是大窑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资本全球化浪潮下,大窑的这次股权交易是国产消费品牌寻求突破的缩影。未来,大窑能否在新的资本架构下续写辉煌,是套现离场还是借助资本实现更大抱负,答案将在市场的检验中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