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滴滴无人驾驶网约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台规则的倾斜正不断压缩常规司机的生存空间。2025 年,滴滴无人车日均订单占比已达 38%,而平台为推广无人车,在订单分配机制上明显偏向,让常规司机的生存愈发艰难。
常规司机能获取的订单质量持续下降。高溢价、短距离的优质订单中,有 82% 被优先分配给无人车,常规司机接到的多是距离远、耗时久且收入低的订单。数据显示,常规司机接收到的优质订单占比从 2023 年的 40% 降至 2025 年的 9%,单均收入下降 45%,月收入较两年前减少近 60%,超过半数司机月收入不足 2500 元。
平台抽成比例的上调更让司机雪上加霜。常规司机的抽成比例从之前的 20% 提高到 26%,而无人车因运营成本低,抽成比例仅为 12%。这使得常规司机在本就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 68% 的司机表示 “辛苦一天,除去成本和抽成,几乎没剩多少钱”。
同时,平台对常规司机的考核却愈发严格。服务评分、接单响应速度等指标稍有不达标,就会被限制接单量,甚至暂停服务。而无人车凭借标准化的服务,更容易达到考核标准,获得更多订单倾斜。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常规司机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不少人因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考虑退出行业。未来,随着无人车订单占比持续上升,常规司机的生存处境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