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孩子上学,出小区拐个弯就到学校门口,拢共两公里;下午去楼下超市买瓶酱油,发动车开三分钟就停 —— 你是不是也常这样?我之前总觉得,路近开着车多方便啊,不用风吹日晒的。直到前阵子车出了点小毛病,去修车铺才琢磨过味儿来:这天天跑短途,对车其实挺不友好的,好多问题咱们可能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就说发动机吧,你发现没?每次启动车,它都得慢慢 “热身”。正常跑长途,水温表指针爬到中间位置,发动机才算真正进入状态,机油能把各个零件润得妥妥帖帖。可短途呢?刚打着火没两分钟就到地方了,水温还没起来呢,你 “咔” 一下就熄火。我那修车的朋友掀开引擎盖给我看,说这时候机油还黏糊糊的,好多犄角旮旯根本没照顾到,时间长了,零件磨损肯定比正常用车厉害点。
不光发动机受委屈,电瓶也挺难的。你想啊,启动车的时候最费电,跑起来发电机才开始给电瓶补能。要是就开三五分钟,发电机刚忙活没一会儿就歇了,电瓶总处于 “入不敷出” 的状态。我邻居王姐就遇过这事儿,她天天开车送孙子去隔壁楼的幼儿园,拢共一百米距离。有天早上车突然打不着火,搭电的时候师傅说,电瓶亏电亏得厉害,就因为充电总跟不上放电。
还有积碳这事儿,我自己擦排气管的时候发现的。之前跑过一次长途,回来擦排气管,里面还挺干净;这阵子净在市区绕圈,没几天排气管口就积了层黑灰。修车师傅说,短途行驶时,燃油燃烧不充分,那些没烧干净的杂质就变成积碳,粘在火花塞、气门上。刚开始可能没啥感觉,时间长了,车就容易怠速抖动,踩油门也没以前利索,油耗还偷偷往上蹿。
对了,刹车系统也怕频繁短途。尤其下雨天,你刚把刹车盘上的水蹭干,车就停了。潮湿的环境里,刹车盘和刹车片容易生锈,下次启动一踩刹车,“嘎吱” 一声响,那就是铁锈在摩擦。我前阵子就总听到这声音,还以为刹车坏了,后来师傅拆开看,说就是锈迹闹的,虽然不影响安全,但总这么着,刹车的使用寿命肯定受影响。
其实啊,咱们开短途图的就是个方便,谁也没想过会给车添这么多小麻烦。也不是说不能跑短途,就是心里得有个数。比如隔三差五跑趟远路,让发动机彻底热起来;长时间停着的话,偶尔启动怠速个三五分钟,给电瓶充充电;保养的时候跟师傅提一句自己总跑短途,让他们多留意积碳和刹车的情况。
车这东西,你对它上点心,它就少给你掉链子。以前我总觉得车就是个工具,开坏了修呗,现在才明白,有些小问题提前注意到,既能省点维修费,开着也踏实不是?
最后呀,要是觉得这些提醒有点用,就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说不定以后还能分享更多用车的小门道,祝大家开车顺顺当当,日子越过越红火呀~
前几天在超市停车场,碰见个有意思的事儿。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开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桑塔纳,要倒进一个挺窄的车位。旁边年轻小伙儿还提醒他:“大爷,您开下倒车影像啊,我帮您看着点?” 大爷摆摆手,嘴里嘟囔着 “不用不用”,然后左手搭在方向盘上,右手往副驾那边一撑,脖子微微往后扭着,眼睛盯着后窗,手上慢悠悠地打方向。也就十几秒的功夫,车稳稳当当停在车位正中间,连后轮都没压线。我站旁边看得直愣神,心说这技术,比我盯着影像倒半天还准。
后来跟大爷聊了几句,才明白为啥有些老司机不爱瞅那倒车影像。您想啊,现在的车,影像分辨率是高,可有时候它会 “骗人”。比如晚上,后车灯照着地面,影像里看着挺亮,实际上旁边可能有个石墩子没照到,等看着影像里出现了,再踩刹车就晚了。还有那广角镜头,看着车离障碍物还有段距离,其实已经近在咫尺,我之前就吃过这亏,影像里看着还有一拳的缝,结果一倒就蹭上了,后来才知道,那是镜头畸变闹的。
那他们靠啥呢?说出来您可能觉得不新鲜,就是那几块后视镜,再加上点 “感觉”。但这 “感觉” 可不是瞎来的,都是练出来的。就像那位大爷,他说刚开车那会儿,教练就教他,倒车前先把后视镜调好。左边后视镜,得能看到后车门把手,再往下点,能着着地;右边的呢,稍微往外撇点,能瞅见马路牙子。每次上车,他都得调调,跟穿鞋子系鞋带似的,成了习惯。
我还见过我爸倒车,他那车倒是有影像,可他总爱扭头看后窗。有次我问他,放着现成的影像不用,费那劲干啥?他白了我一眼,说:“你瞅那影像里的线,直愣愣的,哪有我亲眼瞅着实在?你看那树坑,那墙根,都是记号。” 说着,他方向盘轻轻一打,车头稍微一摆,车就顺着他瞅的方向慢慢往后挪,嘴里还叨叨着:“再往后一点,哎,差不多了,回轮。” 那股子笃定劲儿,就跟知道车下一步要往哪走似的。
其实啊,老司机们不是排斥新技术,就是觉得那影像只能当个帮手,不能全指望。就像咱们走路,眼睛看路是主要的,手里的拐杖是辅助的,总不能盯着拐杖往前走吧?他们倒车时,眼睛在后视镜和后窗之间来回扫,手上的方向盘跟着感觉动,脚底下油门刹车也踩着分寸,这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的,全靠多年的经验攒下来的 “车感”。
我有个朋友开出租车,开了快二十年了,他那车连倒车雷达都没有,更别说影像了。有次跟他出去办事,路过一个特窄的胡同,他要把车倒进去。我在后座看着都揪心,两边墙离车身也就十几公分。可他呢,左手搭在车窗上,右手把着方向盘,身子微微侧着,眼睛瞅着右侧后视镜,嘴里还哼着小曲,就见那方向盘左打打右回回,车跟长了眼睛似的,一点点往里挪,最后稳稳停在里头,连车漆都没蹭掉一点。我问他咋这么厉害,他嘿嘿一笑:“多倒几次就会了,就跟你吃饭用筷子似的,用久了闭着眼都能夹着菜。”
当然了,也不是说倒车影像没用,对咱们新手来说,那可是个好东西,能帮着判断距离,减少剐蹭。但老司机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早就把车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车屁股离障碍物还有多远,方向盘该打多少度,心里都跟装了个尺子似的,清清楚楚。他们不看影像,不是犟,是真的信得过自己这双手,这双眼。
说到底,开车这事儿,熟能生巧。老司机们的那套 “招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得多练,多琢磨。说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咱们也能像他们那样,倒车时不看影像,也能一把到位,让旁边的人看得直竖大拇指呢。
所以啊,不管是靠影像,还是靠老法子,只要能把车安全倒进车位,就是好办法。您要是有啥倒车的小技巧,也别藏着掖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分享,让咱们这些新手也取取经。最后啊,祝大伙儿开车平平安安,一路顺顺当当,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说不定好运就找上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