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4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在上海举办。在《 LP&GP ,共育耐心》的圆桌讨论中,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表示,当前,市场上8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和国资资金。随之而来的是不仅是LP与GP的关系重构,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好新的投融资生态。
在当前中国一级市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LP结构下,GP与引导基金LP之间并非简单的财务诉求,而是“既要又要还要”,这无疑给双方的合作顺畅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P和GP之间最核心的是双方做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陆佳清提到,“双方始终不能突破信任和专业这两个前提条件,因为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钱挣回来,大家都要理解对方的诉求,都要尊重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
国科嘉和截至目前投了近200个项目,今年上半年我们大概投了8、9个,还是比较活跃的,目前有4只在投的基金。
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
本次会议前一个专场讲到退出,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想起在我们 2023 年的董事会上,我跟各位董事说,2023年我们会有6个IPO,2024 年有10个。其实2023年 8月之前,我们已经有5家企业IPO了,但2024年从10个变成了1个。
我们现在在港股排队的有十来家,另外有一个项目几年前科创板过会后一直在排队,随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近期才开始走注册流程。
进入今天的主题,我把所有问题简化成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GP和 LP的关系。LP和GP之间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第二,LP 的多元化需求与GP投资策略之间的差异,当LP变得更主动,GP如何配合?第三,LP和GP合作的理想状态,以及互相选择的标准?
我先简单谈三点。首先,我觉得GP跟LP确实就在一个产业里,不管大家“双向奔赴”,还是“相爱相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对方。
关于大家说的LP“既要又要还要”,这特别正常,因为很多LP的钱穿透以后是地方财政,一个地方出了钱,就得造福当地,这很合理。要换位思考,理解政府引导基金的诉求。
第二,作为GP核心是要发挥作用、带来价值,GP主要起一个配置的作用,LP通过GP的专业管理实现资金增值。所以,一个 GP还留在牌桌上的意义在于真正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和配置的作用,给LP赚到钱,而不是说去满足国资一些合规性要求。
第三,本身 GP和 LP的关系还要立足于行业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现在国资LP要求按实缴收取管理费,越收越低。慢慢你会发觉,找不到有配置能力的GP愿意合作,只能找到满足合规要求的、没有品牌的GP,这个就打破了行业运作的基本规律。
尽管这两年形势比较难,但我认为最终这个行业如果还要存在,一定会进入共生状态,双方始终不能突破信任和专业这两个前提条件,因为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钱挣回来,大家都要理解对方的诉求,都要尊重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
此外在我看来,这个行业急不出来,一级市场尤其投科创类项目,需要的就是耐心,因为科创企业完成技术的积累和突破需要时间,同时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博弈过程,这是一万米的事情,你必须耐心,这是行业性质决定的。
环境只有适应,抱怨是没有用的。怎么做耐心资本?LP融来的钱有耐心,LP才能有耐心;LP有耐心之后,GP才能耐心。与此同时,GP如果没有优秀的退出业绩就无法给LP创造回报, LP也不会成为“耐心资本”去支持创业公司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这是一个相互循环、联通的链条。
相互理解,互相适应和调整,GP和LP才能够突破现在的艰难,穿越周期,创造股权投资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