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汽车自动驾驶的理解差异还挺大。有人觉得能自动保持车距就是自动驾驶,有人则认为得车完全自己开,人啥都不用管才叫自动驾驶。那汽车自动驾驶到底分几个级别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把自动驾驶从低到高分为 L0 到 L5 六个级别。咱们一个个来说。
L0 级别,简单说就是没有任何自动驾驶辅助,全靠司机自己操控。就像咱开的最普通的车,方向盘、油门、刹车都得自己动手,车上顶多有些像倒车雷达这种能给点提示的装置。在这个级别开车,司机得全神贯注,一刻都不能松懈,因为所有驾驶决策都得自己做。
L1 级别,算是有了点简单的辅助功能。这时候车辆可以帮你控制一项操作,要么是油门刹车(像自适应巡航,能自动保持和前车的距离),要么是方向盘(比如车道保持辅助,能帮你把车维持在车道中间)。不过,虽然有了这些辅助,司机还是得时刻盯着路况,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我有次开带自适应巡航的车,刚开始觉得挺新鲜,不用一直踩油门了,但眼睛可不敢离开路面,心里还是得时刻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到了 L2 级别,车辆能同时控制横向(方向盘)和纵向(油门刹车)两个维度了。像很多高端车上的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一起工作,在路况比较好的高速上,车能自己跟着前车跑,还能保持在车道里。但千万别以为这时候就能完全放松了,司机还是要随时准备接手,因为它还应付不了太复杂的路况。有一回我在高速上体验 L2 级自动驾驶,车开得挺稳,可突然前面有车加塞,系统反应有点慢,我赶紧自己踩刹车,吓出一身冷汗。所以,L2 级只能算部分自动化,主要驾驶责任还是在司机身上。
L3 级别就有意思了,它叫有条件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下,比如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车辆可以完全接管驾驶任务,司机甚至可以短暂地转移注意力,看看手机、听听音乐啥的。但系统一旦提示需要接管,司机就得在短时间内(一般 10 秒内)重新掌控车辆。不过,目前 L3 级别的应用还比较少,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责任界定的问题:到底是司机负责还是车企负责?所以很多车企在宣传上也比较谨慎。
L4 级别,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限定区域内(比如一些特定的园区、景区,或者规划好的城市特定路段)可以完全自主驾驶,不需要司机干预。像现在一些城市试点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就属于 L4 级别的应用。但出了这个限定区域,车辆可能就无法正常自动驾驶了,还是得靠司机。
最高级别的 L5,完全自动驾驶,这是理想状态。不管什么路况、什么天气,车都能自己开,司机完全不用操心,甚至车里都可以没有方向盘这些驾驶装置。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实现 L5 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涉及到技术难题、法规完善以及公众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那说了这么多,哪个级别是目前主流的呢?就现在来看,L2 级别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大多数车企都在这个级别发力,很多十几万的家用车都配备了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一方面,L2 级别的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也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另一方面,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疲劳。但大家可别把 L2 当成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是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自己掌握好驾驶的主动权。
好啦,关于汽车自动驾驶的级别就给大家讲到这儿。希望以后大家再聊起自动驾驶,都能清楚明白每个级别是咋回事。觉得有用的话,就用你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祝你往后开车顺顺利利,一路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