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10年,油电混动一度被看作是“最稳妥的选择”。
省油、省心、不用充电,丰田、本田这些大厂都在主推,一度还被吹成“城市通勤神器”。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年,它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了。
不但从热搜和话题里消失了,就连销量,也被插混、增程、纯电远远甩在了后头。
甚至有些车企,已经悄悄放弃了油混路线,开始往插混上面转型…
说来也是奇怪——
因为3-4年前,市场都还很喜欢这种车型,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是技术落伍了,还是发生了什么特殊的变化?
今天,就跟大家去聊聊这件事——看完以后,就不要再瞎买混动车了!
谈到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理解,还是会觉得:
是政策在“强推”新能源,把油电混动的市场给搞没了?
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
毕竟国家这些年,确实在力推新能源车:有补贴、有上牌优待、连路权都比油车强……
而油电混动呢?
既不纯电,又不插电,卡在中间,政策几乎一刀切地不理不睬。
所以很多人会下结论说:油混不是不好,只是被政策“边缘化”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未必。
这种说法听起来合理,但真要细抠,其实经不起推敲。
说白了,政策确实能影响市场,但还没强大到,彻底扭转“用户偏好”的地步。
以“路权”为例——全国限行的城市,掰着手都能数得过来;
而且就算限行,对油混的限制,也没到“封杀”那种程度,照样能用,没人拦着你。
补贴方面就更别提了。
毕竟,5-6年前,丰田的油混车不仅不降价,还要加价提车;
而如今呢?不仅不加价了,优惠幅度还巨大,动辄就是3-5万…
就这种促销政策的出现,远比政策补贴这点三瓜俩枣强多了,不是吗?
所以,真正的核心因素,绝对不是政策。
而是——插混车型的进化太快了,充电基础设施的进化也太快了!
说白了,油混当年吃香,是因为它能“电+油双保险”——不用充电,还省油,比传统油车强不少。
再加上它赶上了中国油价上涨的“窗口期”,所以销量迅速爆发了好几年。
但现在呢?情况彻底变了。
就拿“不用充电”这点来说,以前是优势,现在反倒成了劣势。
因为中国的充电桩早就超过1000万根,覆盖率越来越高,便捷性越来越强。
你下班回家,或者在写字楼地库,随手插根充电枪就能补电—— 每公里的费用只需要几分钱,油混车根本没法比。
更别说现在的插混/增程,电池做大了、电耗降下来了、电驱也成熟了。
早已摆脱了当年那种“电不够用、油也不够省”的尴尬阶段。
像很多主流插混,城市通勤纯电搞定,跑长途油电切换自如——综合下来,油耗比油混还低、体验还更平顺。
甚至像比亚迪、长城这些品牌,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也开始反超油混了。
说白了,你油混原来的优势,现在别人全都有——而你,几乎没有反打的余地了。
这,才是油混跌落神坛的原因!
不仅如此,从产品力来看,油混也越来越不行了。
这几年你去看各大主流车企的新车发布,插混、增程、纯电几乎在“降价增配”;
而油混车型呢?基本全靠“老脸撑场”,而且毫无变化:
平台没更新,架构也老,内饰设计、智能化水平、底盘规格……样样都拉胯。
甚至很多合资品牌的油混车,2024年了还在用十年前那套思路——车机卡、屏幕小、语音不灵、配置寒酸,哪一项能打?
同价位下,你看看自主品牌的插混,8295芯片、大中控屏、L2辅助、360影响、统统标配。
就这么一对比,落差感立马就出来了。
倒不是说它们无法给这些东西,或者技术上不行,而是油混这条路线,本身就已经“天花板见顶”了。
说白了,它不像插混和纯电那样,有明确的升级空间:
电池能做更大、能耗能再优化、智能化系统也能和电驱系统深度融合;
而油混呢?
受限于架构,它的动力形式早就定型了,系统效率再怎么优化,提升幅度也极其有限。
所以你会看到,它哪怕卖了十年,还是那套2.0L发动机+电机+E-CVT,变化不大、进化极慢。
厂家不是不想改,而是没得改、也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改了。
自然而然的,就沦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