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长城老总魏建军发布了一则短片,叫《年方35》。相比之前的炮轰这个,敲打那个,魏总这次的言辞倒非常合适。提到长城汽车已经35岁了,第一批90后也已经35岁了,然后宣布长城开启“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
老实说,这部短片看了还挺令人动容的。一方面感慨国内的第一批民营车企已经到了35岁的“人生分界点”,包括我自己在这个行业的从业年限,也拉长到了20多年;另一方面也意识到,那批被认为重视个性表达、叛逆的90后们,居然已经到了35岁。当然还有现如今的35岁职场危机,虽然长城给出的招聘时间是7月8日-18日,等传播开恐怕黄花菜都凉了。但有企业站出来做这件事,总归是一件好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来,魏总的网感相当不错了。
互联网舶来品,真实的职场危机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所谓的35岁危机其实算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最早是从互联网行业传入的,因为技术更新太快,编程领域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每隔几年,编程语言、框架和工具这些全换一轮,大龄员工的学习速度和精力往往比不上年轻人。因此一线程序员的35岁危机,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个问题倒不那么明显,尤其是在机械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这些岗位,技术迭代是相对比较慢的,经验积累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再看看长城35+员工招聘的范围,主要是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技术研发这些领域,都是非常依赖经验积累的领域。这些岗位35+的员工,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都是香饽饽。他们其实是不愁工作的,只能说长城的这个举动可能象征性的意义更大。
其实看一下招聘信息就知道,一些销量增长迅猛的车企招人可猛了。比如比亚迪,从2020年到2024年,销量从42.7万辆增长到了427.2万辆,一下子就变成了11万人研发队伍、集团总员工数超过了100万人;
再比如奇瑞,销量从44.9万辆增长到了260.4万辆,招聘员工成为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自然集团规模也在成几何倍数地增长。
还包括一些突然崛起的新势力,理想这些年年销量也都到50万级别了,背后都是大量招聘成熟的工程师。这么说吧,至少过去的这五六年,真正技术过硬的汽车行业从业者,都是不愁工作的。
那对于35+的从业者,有没有职场危机呢?当然也是有的。一线操作岗需要面临 “体力与技能更新”, 要快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能,也要担心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研发岗要面对 “技术迭代适应力”,如果一直停留在传统技术领域,竞争力是不断下滑的,要成为“经验 + 创新” 的复合人才,要求也会更高;至于管理岗位,比如项目经理、部门主管、车间主任等等,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情也更多。
这几年汽车行业竞争这么激烈,从业人员难不难呢?当然是很难的。尤其是35+的中坚力量们,拿着不错的薪水,付出也是极多的。我之前也和车企的项目经理们聊过,他们表示压力简直是“如影随形”,项目迭代一个接一个,睁眼就是必保的节点,闭眼满满是下一步怎么走,自己快要“扛不住”了。
这些人提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说特别怀念刚上班当普通工程师的时候。虽然赚得不算多,但每天打卡上下班,画个图、做个试验,也挺幸福。可惜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想做回原来的岗位是不可能了,因为企业“不招”。这个倒是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歧视”,哪怕你有更强的能力,完全能覆盖这些基础岗位,社会也是没这个需求的,因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就能做了,你能做得更好也没用。
叛逆又有实力的90后,该振作了
常年泡在互联网上,也不可避免会接触一些年轻人的抱怨。比如经常看到90后们吐槽,自己受到了“多重挤压” 。要扛住升职压力,属于年轻人的位置越来越少;要面对 “成家立业” 的期待,结婚越来越难;还要适应社会观念的快速迭代,比如 “稳定至上” 已经没有了,现在更强调 “多元价值”。
我也理解大家的难,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们50 后、60 后的青春撞上了物质最贫瘠的年代,很多人十几岁就要下乡插队,或者本来就生于农村,天天在田埂上消磨最该读书的年纪,那个年代,个体命运完全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70后大学已经不包分配了,既要赡养还在用 “老规矩” 生活的父母,又要教育已经接触网络的孩子;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已经成了第一代 “无人帮衬” 的父母,在低录取率的时代读书拼千军万马,进企业拼 “996”,很多人看似在一线城市拿着高薪,真正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其实一直没有什么特殊的“35岁危机”,或者说一直就存在着全年龄段的危机。90年代,铁饭碗就被打破了。在那之前的几十年,可是很多人都笃定,只要通过招工进了国企就是一辈子无忧的。20多年前,摩托罗拉还是国内最好的企业,普通员工能拿到年薪五六万,10多年前,移动、保洁、合资车企这些是绝对的明星企业。再看现在,是不是早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直在变。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努力去得到,绝对不是进到哪个企业,考到哪个岗位,就是一辈子了,铁饭碗了,金饭碗,银饭碗这些,早就是不可能的了。
60后四十多年工作生活经验:天天的奔波劳䟿倒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我看网上有很多人说,以前进体制不用考,以前的工作包分配,我这60后倒是包分配,但是不也是赶上了下岗潮,才从大国企里辞职,到处找工作,从广告公司到纸媒,再到后来的网站博客汽车评论员,再到现在的自媒体,何曾安稳过?
咱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唯一出头的机会就是不断努力。包括我们这个创作行业,小小的一个圈子,我们也能看到,最后出成果的人,往往就是那个比较实在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扛了好多年的人。而那些天天把机会,把认知挂在嘴边的人,东跳跳西跳跳,今天做媒体,明天做公关,后天做企业,最后一裁员,企业里往往是这些“弄潮儿”第一个倒霉;而汽车媒体这个圈子,虽然每年都会冒出许多新人,固守的总有那么些人。还不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做媒体的人,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根本不会在乎什么稳定感的人,在没白天没黑夜的奔忙里,没有时间想什么稳定,相反,天天的奔波劳䟿倒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活得自得其乐。
哪里有靠得住的东西?什么都像流沙,你越是想要攥住它越是要沙掉;更不用说哪个单位,哪个企业,哪个局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真正能够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能力,做事的能力,面对困难的抗压力。“初熟”的90后、00后们,社会是变化的,危机都是能够克服的,整体一定是向好的,未来是你们的。
我做汽车媒体这些年来,一直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对这份工作的付出虽然很多很多,但是却从来心甘情愿。有什么工作的压力能高过于媒体工作?早上四点起床赶飞机去发布会,有时间就赶紧查相关资料,准备台词,下了飞机就恨不得赶快去拍摄,自己还要捯饬一下妆容,最后再看一看台词有什么要补充的、然后就是出镜解说,当天晚上发布会完了,修正之前的台词,写稿剪视频,往往到凌晨两三点才能躺下;运气好的话可以多睡一会儿,运气不好,可能早上4、5点又要起来赶飞机。
为了能够说得出道理,你得时刻都在学习状态之中,也处于严防出错的紧绷状态之中,现在还好点了,公众号发布了可以标题修改三个字,内文改变一些;而之前都是纸媒,一旦印刷了,那就是白纸黑字销不掉的,那些老媒体人虽然不像我们现在这些快节奏,但是,一个标题上有一个错字,撤下一个总编辑、一个值班编辑,甚至撤掉一个团队的,比比皆是。你说,哪个年代容易?哪份工作容易?
内心的丰盈,取决于对公理公平公正的相守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而紧张的工作,可以承载我对于公平公正尊严的坚守,所以我一直坚持了下来,而且状态远远好于同龄人,无论是思维还是意识形态上,我跟00后也没啥代沟;今天跟朋友聊到这个35岁危机问题,作为一个大型公关公司CEO的经验来说,他说他认同,他说许多小同事拿来的方案,他一个80后一看就觉得很胡闹,但是交到客户手里人家却同意了;他说,35岁以上的人,真的不会有这些主意、创意;你看现在的LABUBU,“我媳妇买了一个2000多元的,最贵的居然炒到了100多万,连LABUBU穿的衣服都得一两百,完全是手工做的”。他说,这玩艺儿居然成了金融产品,不再只是一个手办。我倒觉得可以接受,没有什么不可以做为手办的,我们小时候的玩具是毽子、弹珠、皮筋,那现代孩子们的玩具就可以更有他们自己的感情投入以及生活、思想感情的特征。只不过现在的人有条件活得更自我更精致了,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感情更多地代入到一个手办上。
我不能想到做一个泡泡玛特这样的公司,并不说明我失败;更多的年轻人没有做到这样的公司也不见得就是失败。有时候就像是起风了,你手里的纸鸢顿时飞腾;而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风,或者风很小,风向不定,但是,你依然要坚持着把纸鸢放起来,你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方向和速度,时时刻刻都在望天,有意无意地想着,要是风来了就好了。但是,你心中有想让纸鸢飞上蓝天的想法,你就会一直地坚持,直到成功,或者到点了,该吃饭了该做别的事了。
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每个年龄段的需求,谁能把握到了,谁就成功了。这个年龄不成功,就等下一个;这个风口没抓到,就等另一次风起。
我这些年的辛苦工作,和严格的自律,现在身体也处于有生以来最好的状态,无论是体能还是健康情况。其实你在很忙的状态下,你根本不会去抱怨什么原生家庭,什么领导对你不看重,什么同事也挤兑你。佛印说苏东坡像一尊佛,其实是佛印心里有佛;你什么样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样对你。你是自己的镜子,也是世界的镜子。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谁还没有点失落感?但是,大家都很忙,都在变,所以你需要调整你自己,你对了,这个世界就对了。人还是要有点公平公正的追求的,还是需要利他的,如果一味地利己,精致地自私,再精致,也不过是自私罢了。如果你真的能帮到他人,你是会有很充盈的幸福感的。
就像那个LABUBU,它只是一个手办,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寄托自己情感的手办,但是,如果你把它当金融产品来炒,一定会砸在手里。世界再纷繁复杂,变化万千,公理公正公义不会变,它们是人们心中的明灯,唯一不变地在心里闪耀。
其实这个世界,大部分时间都是稳定的,因为都是这种追求公理公平公正的普通人,构成了世界的底色。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哪里还会有什么35岁危机?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实现你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