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小鹏去年以来上市的两款核心产品,均陷入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指控。
车主诉P7+转向故障
小鹏汽车于去年下半年上市的两款核心车型之一的小鹏P7+,陷入了涉及产品设计缺陷层面的舆论风波。
近日,部分小鹏P7+的首批车主在不同社交媒体上反馈称,自己车辆遇到了转向故障,引起行业关注。有车主表示,自己驾驶P7+在高速上行驶时出现转向失灵的情况,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该批P7+车主质疑,首批小鹏P7+出厂时转向机接口防水有设计缺陷,会漏水导致转向机短路。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而综合社交平台上车主反馈的信息来看,涉事车主在前往4S店进行维修后,4S店并未采取更换故障部件的措施,而是仅由维修人员在插头处“打胶”密封。而对于4S店方面的操作,就有车主提出提出工艺流程是否满足相关测试等方面的质疑,包括对小鹏汽车处理此事的态度。
一位在中国网汽车投诉频道最新投诉的车主称,“本人于2025年1月15日提的小鹏p7+,经检查车辆的方向机线束为旧款。旧款方向机因设计缺陷,存在进水风险,已有多位车友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锁死。小鹏汽车未在销售前或销售后通知我,该方向机有渗水风险,有做打胶处理。”
图源:中国网汽车投诉平台截图
该车主在投诉中表示,“旧款方向机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而小鹏汽车只采取打胶处理。打胶所用的胶水、施工工艺,是否能通过耐久测试、是否能通过国家车辆性能相关测试,这些均无法保证。”还有其他车主公开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小鹏的处理是毫无道歉和承担责任的意思。”
目前,小鹏汽车官方层面并未出面对此事进行回应。而据社交平台信息,目前,已有车主组建了数百人的维权群。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关P7+转型故障的投诉也在持续增加。
MONA M03“低频共振”
需要关注的是,不仅仅是小鹏P7+正在遭受用户对于产品品质方面的质疑。在P7+经受的舆论风波之前,小鹏汽车另一款主力车型MONA M03就因“低频共振”问题也曾被推上风口浪尖。此前,有多名用户在社交平台及投诉网站反映,M03行驶中会产生低频共振,导致耳膜压迫感、耳鸣甚至头痛。
MONA M03“低频共振”的问题早在今年2月份,就为用户注意到,针对MONA M03车主所反馈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压耳”的问题。彼时,认证为“小鹏汽车MONA产品负责人”的杨光就直接回复称:“压耳感已在优化中了。”而这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小鹏这款爆款新车确实存在低频压耳问题。
图源:微博截图
不过,从2月份到目前为止,MONA M03“低频共振”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7月7日,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中,仍有车主如此反馈称,“2025年5月28日,购买小鹏汽车mon车a m03max,行驶到1400公里的时候质发现有生理性不适的情况,耳朵非常的痛,多网次致电400客服,仍未能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至今小鹏官方同样未对这一问题进行正面答复。
图源:媒体报道截图
事实上,这并非小鹏汽车首次出现类似问题,早在2024年,小鹏G6车主就曾集中投诉“低频噪音”现象。到今年,还有车主对媒体反馈,“低频噪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驾驶。而据媒体报道,涉及车主还表示,“低频噪音”的问题是在2024年参加官方推出的免费更换舒适避震活动后出现的。
从小鹏G6再到今年的MONA M03车主反馈的低频共振、低频噪音等问题,不难看出,这是小鹏汽车在产品品质领域的一大“顽疾”。
销量增长、业绩待翻身
从销量数据上来看,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已经重回增长轨道,更是上半年新势力阵营中的黑马。官方数据显示,其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9.7万辆,同比增长279%,年度目标38万辆的完成度已经超过50%。而小鹏M0NA M03以及小鹏P7+两款车型,即是推动小鹏增长的核心。
其中,小鹏M0NA M03贡献了超过8.6万辆的销量,小鹏P7+则贡献销量4.4万辆。而与此同时,也能看到的是,伴随其销量的快速增长,关于其产品质量的负面反馈日渐突出,这更反映出小鹏汽车目前在品控管理、售后响应、关键零部件质量管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系统性挑战。
2025年JDPOWER就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平均新车质量为每百辆226个问题,相比去年增加了16个,新能源车的质量下滑问题,已为业界所关注。包括,部分新能源车企在“看得见”的配置或在科技配置上堆料,但在看不见的隔音、底盘等领域视而不见或者减配的行业现象,更早为业界强烈抨击。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虽然其销量目前实现爆发式增长,但其在经营业绩上还尚未彻底走出亏损困局。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此前曾喊出四季度走向盈利的目标。而小鹏汽车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今年一季度总收入为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6.6亿元,虽同比收窄,但还尚未转正。
这也表明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小鹏仍需要更多依靠用户的口碑和支持。事实上,一味追求销量增长而品质把控不足,引发严重后果的案例,在业内并不鲜见。而面对越来越多小鹏车主关于小鹏汽车产品品质的反馈,小鹏汽车也需要给出更明确的解决方案,以保障自家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