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汽菲克管理人发布消息,根据广汽菲克公司的负债情况、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广汽菲克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也不具备重整、和解条件,宣告广汽菲克破产。
破产的消息令人唏嘘,但却在意料之中。
要知道,广汽菲克自2010年成立以来,也曾在国内汽车市场短暂绽放光芒。随着Jeep品牌的越野基因,其部分车型如自由光、指南者等在上市初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广汽菲克便陷入了销量持续下滑的泥沼。数据显示,2018~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分别为12.52万辆、7.39万辆、4.05万辆、2.01万辆,可以说是直线下滑。
除了经营惨淡外,合资双方关于股权的政争执成了广汽菲克平稳前行的重要阻碍。2022年,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发表声明称,计划将在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并称广汽集团同意该交易。不过,广汽集团随后明确回应称“此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长达数月的争执后,2022年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分别宣布将终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决策机制的瘫痪直接导致了产品与渠道的陷入恶性循环,加速失血。
产品质量也是状况百出。Jeep国产后品控问题频发,除广为人知的“烧机油”外,消费者投诉还集中在变速箱顿挫、电子故障等方面,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由于内部决策机制的混乱,在面对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的反馈无法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再加上2017年广汽菲克为冲销量向渠道疯狂压库,这直接导致2018年超85%经销商亏损,最终引爆了百家经销商集体维权的风暴,广汽菲克的品牌信誉在终端市场彻底瓦解。
状况百出的市场现状将广汽菲克引向了破产的结局。
实际上,广汽菲克土崩瓦解的现状,也正是中国所有二、三线合资品牌面临的共同困境。与广汽菲克黯然退场的还有长安铃木、广汽三菱、广汽讴歌、东风雷诺等合资品牌。这背后,是市场格局的剧烈重塑。自从中国市场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以来,市场份额急剧压缩。
当下,电动化浪潮奔涌袭来,新能源汽车早已不再是汽车市场的补充,而是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逐渐式微,众多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们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态势之下,本土车企在新能源上迅速发力,而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合资车企则难以统一战线。
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如今面临着严峻挑战。一线合资车企如大众、丰田等,虽然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仍维持着一定销量,但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被侵蚀。而二线合资车企的处境则更为艰难,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的市场存在感日益薄弱,甚至面临经销商“逼宫”的风险,上汽通用更是被传出将放弃雪佛兰品牌,与广汽菲克是同源的神龙汽车存在感更是聊胜于无。
中国车市的变革仍在继续,未来的市场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可以预知的是,广汽菲克只是中国车市变革中出局的最新一个,但大概率不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