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众多车企竞相宣传的亮点。然而,智能驾驶事故责任归属问题,却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
7月9日,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比亚迪宣布,对于其L4级智能泊车功能引发的事故,公司将承担全部责任。这一决定,使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明确智能驾驶权责归属的车企,无疑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比亚迪的这一举措,之所以被视为突破性决定,原因有三。首先,比亚迪以厂家身份直接担责,而非依赖保险公司,这在业界尚属首次。其次,该承诺覆盖所有“天神之眼”车型,且不受首任车主限制,具有终身效力,预计将惠及超百万比亚迪及其旗下品牌车主。最后,比亚迪将智能泊车技术明确归类为L4级能力,即高度自动驾驶,这要求车企在特定条件下承担事故责任,比亚迪做到了这一点。
比亚迪选择智能泊车作为全面担责的首个场景,背后有其深思熟虑。智能泊车作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应用,具有场景封闭、速度受限、交通参与者类型单一等特点,是验证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可靠性的理想选择。智能泊车是高频刚需场景,比亚迪此举既能快速积累用户口碑,又能避免开放道路的复杂责任认定。
尽管智能泊车场景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技术挑战并不小。车库环境复杂多变,包括GPS信号缺失、光照条件多变、直角弯频繁、立柱遮挡严重等问题。然而,比亚迪的开创性举措,无疑将推动行业向“技术+责任兜底”模式发展。这一方面解决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信任问题,另一方面也帮助车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积累数据与经验,为更复杂的驾驶场景担责做准备。
比亚迪的表态,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其智能泊车功能已经足够成熟,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这一决定,不仅明确了责任划分,更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