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时开车,是不是总碰到一些设计,让人忍不住吐槽?今天就来唠唠汽车上那些相当反人类的配置。
先说说隐藏式门把手,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看着确实挺酷炫,感觉科技感满满。但实际用起来,问题可不少。就说冬天吧,在咱国内好多地方,一到冬天那叫一个冷,隐藏式门把手特别容易被冻住。你想开门,一按没反应,再用力按,还是打不开,最后只能在寒风中干着急。我有一回冬天着急出门,车子的隐藏式门把手被冻得死死的,我又是哈气又是用手拍,折腾了好几分钟才打开,当时心里那叫一个郁闷。而且,传统门把手开门,伸手一拉就行,简单直接。隐藏式门把手呢,你得先按一下,等它弹出来,再拉,多了一道工序不说,有时候它反应还迟钝。还有那种电动弹出式的,要是发生事故,它万一不能自动弹开,救援人员想开门都费劲,这多耽误事儿啊。像极氪 X,如果没选装电动门,它那个车门把手是向里收的设计,听说还有夹手的风险,真不知道设计师咋想的。
再讲讲按键式开门,现在不少新能源车型,为了凸显科技感,把车内门把手换成按键式的了。像特斯拉 Model 3、极氪 X,还有比亚迪宋 L,都用了这设计。虽说按一下按键开门,看着方便,可它有个大问题,就是没法用 “荷式开门法”。啥是 “荷式开门法” 呢?就是车门在右边,你用左手开门;车门在左边,就用右手开门,这样开门时身体会向后转,能看到车后方的情况,有效避免 “开门杀”。但按键式开门就做不到这点,虽说现在很多车有 DOW 开门预警,可我总觉得,自己眼睛看到的才最靠谱。
还有触摸式按键,现在好多车企,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部分燃油车,都喜欢把各种控制按键集中到中控屏里,像空调控制、媒体控制、座椅功能控制等等。车企说这样物理结构少了,故障概率就低,可我觉得,这就是为了宣传 “按键越少,科技感越高”。对我们这些开车时想 “盲操” 的人来说,没了实体按键,操作太不方便。车企说可以用语音指令控制,可有些车机的语音操控,反应迟缓得很,有时候还死机黑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啥操作都做不了。就拿智己 L7 来说,它把车窗控制按钮都变成触控式的了,就算有震动反馈,用起来还是特别别扭。大众 ID.3 也不省心,车窗控制、车灯控制、多功能方向盘按键,全是触摸式设计,我开朋友那辆 ID.3 的时候,就老是误操作,真心觉得不好用。
接下来是半幅方向盘,这两年挺火,智己 L7、特斯拉 Model S、极越 01 都有配备。半幅方向盘在 F1 赛车上用着还行,因为赛车转向度数小,在 190 - 360 度。可咱家用车转向度数大多在 900 - 1100 度,打满方向的时候,半幅方向盘就没法像圆形方向盘那样丝滑地换手,特别影响操作。而且,当你握住半幅方向盘,大拇指都不知道放哪儿,总感觉少了点支撑,怎么握都不舒服。虽说它视野遮挡小,看着运动,但实用性真不咋地。我试驾过一款带半幅方向盘的车,开了一会儿,就觉得手特别累,还是圆形方向盘用着习惯。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一些车型的后排中间座位设计。有些车后排中间座位特别硬,而且凸起很高,坐上去简直受罪。一家人出去玩,要是后排坐满三个人,中间那个人就只能叉开腿,长时间坐着,腿又酸又麻。要是女生穿着裙子,那更是尴尬。我就经历过一次,坐朋友车的后排中间,一路上都在调整坐姿,还是不舒服,下车的时候腿都麻得没知觉了。真希望车企能重视这个问题,好好优化一下后排中间座位的设计。
好啦,今天跟大家吐槽了汽车上这几个让人头疼的反人类配置。不知道你们在开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要是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就请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一下,祝大家都能发大财,出行顺顺利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