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汽车上最大的操作创新,单踏板模式在提升车辆续航的同时,还能带来更新鲜的驾驶感受,颇受一些人的欢迎。不过随着因为“单踏板模式”造成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对于单踏板模式的争议也在不断增多。
近日,《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其中最受关注的条款是“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这标志着“单踏板模式”在国家标准层面得到了明确规范。
消息一出,支持与反对的两派势力瞬间炸开锅,网络上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吵局面。支持也好反对也罢,本次的新规总算是对单踏板模式进行了规范。与此同时,特斯拉、蔚来、理想等一众使用单踏板模式的新能源车企,也松了口气。
01
单踏板挑战驾驶习惯
所谓的“单踏板模式”并不是在驾驶位上只配备了一个踏板,只是油门踏板有了减速的作用,当踩下油门时车辆会加速,而松开油门时车辆就会自动减速。简单来说,单踏板模式是将加速功能和刹车功能都集中在加速踏板上的一种模式。
单踏板模式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降低能耗,延长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松开电门踏板,车子开始回收动能、车速下降,将减速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收并储存起来,从而提高车辆的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它也能减少刹车系统的磨损,延长刹车系统的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使行驶更加省心和高效。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单踏板模式也不例外。长时间使用单踏板模式不仅会影响乘车体验,还会让驾驶员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忽视了刹车踏板的存在。尤其在发生紧急情况后,很有可能就把油门当成刹车,从而酿成了踩错踏板的事故。不得不说,这是单踏板模式的一大安全隐患,也是不少人反对它的主要原因。
02
新规后,单踏板模式更加成熟
不过,这项功能即将在国内迎来变数。
这次新规并没有对于单踏板模式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求“在默认状态下,不能通过松油门这一个操作实现刹停,即默认状态无法实现单踏板模式”。也就是说,所有车型依然可以搭载单踏板模式,但单踏板只会成为一种驾驶模式。
驾驶员需在车辆启动后手动设置才能启用,且每次上电后会自动恢复默认模式,使用时车内需有持续可见的光学信号提醒。此外还有一个细节是,在动能回收过程中,制动减速度大于1.3m/s²时,就需要点亮制动灯,只要减速需求持续,也要求必须持续点亮。
对于已默认“单踏板模式”的车辆而言,新规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从2026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车型将取消默认的单踏板刹停功能。而对于2025年及之前已售出的车辆,在2027年1月1日前仍可继续使用默认单踏板刹停模式,之后则需要对已售车辆的默认设置调整。
03
单踏板惹争议,潜藏风险但无法定论
提到单踏板模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特斯拉。实际上,单踏板模式并不是特斯拉发明的功能,但它是非常推崇的,同时其也因为“单踏板模式”遭受到了很多争议。在2020年特斯拉开启“强制单踏板”模式后,有关Model 3“刹车失灵”的争议屡登热搜。
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特斯拉“强制使用单踏板模式”的做法认定为产品缺陷,一次性召回近120万辆电动车。特斯拉通过OTA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推送了新功能,允许驾驶员自主选择动能回收的制动强度,还会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在屏幕里发出提醒。
从技术角度来说,无论特斯拉还是其他新能源品牌,通过OTA升级,即可满足新政的要求,实施起来其实没啥难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汽车进入“新四化”时代,许多功能确实变得炫酷、科技,但副作用也不少。比如:隐藏式门把手、屏幕越大物理按键越少,都经常被用户吐槽有安全隐患和使用不方便。
至于单踏板是否会带来安全风险,目前一直难以下定论,也无权威机构调查数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规对单踏板模式的管理采取了更加精细化的规范方式,一方面将选择的自由交给用户,另一方面针对单踏板模式进行更多约束和监控,以消除这种创新驾驶模式带来的公共安全风险。
不难看出,新规的初衷是遵循大多数司机的驾驶习惯,从安全出发制定。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说,驾车上路不只是个体安全,轱辘哥这次支持工信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已经意识到了,单踏板模式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所以大多都会对单踏板模式设置一个功能开关,是否愿意使用,最终决定权给到用户。
总结
尽管单踏板模式争议比较大,但从推动技术进步和能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单踏板模式还是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这次新规也很人性化,既没“一刀切”禁止单踏板模式,又通过默认设置保障安全。在未来,相信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法规的完善,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也会越来越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