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开园,7月6日比亚迪宣布与其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为乐高乐园全球首个合作的中国汽车品牌 。比亚迪将冠名“乐高城市驾驶学校”,并提供包括腾势D9、腾势N9、方程豹钛3在内的新能源车队。
通过这种形式,比亚迪不仅把“绿色出行”搬进游乐场,也将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融入游乐体验。
1. 这不仅是“品牌联名”,还是“科普延伸”
比亚迪在驾驶学校设置迷你赛道、发放“第一张驾照”、组织新能源驾驶互动,让孩子们在玩法中学习交通规则、体验绿色出行 。这种“从小灌输”新能源科技和安全意识的路径比起传统课堂更具渗透力。
对比方寸之地的游乐项目,比亚迪试图在家庭与教育场景中,对话下一代消费者。这种融合商业与科普的联合,其实是新时代企业布局品牌未来的一种路径。
2. “沉浸式驾驶”真有意义吗?
表层来看,这似乎是趣味营销。但理解其深意,不妨考虑两点逻辑:
• 消费预期提前锁定:孩子获得对比亚迪之名与“新能源车=未来工具”的早期印象,未来可能影响一家人购车选择。
• 安全意识植入:交通安全是长期社会问题,通过模拟驾驶从孩子做起,有可能培养更负责任的未来驾驶者。
当然,它也面临质疑——这种方式是否真的能促进家庭购车,还是买一次门票的宣传噱头?其效果将取决于合作的持续深度和落地执行。
3. 品牌生态的下一步:硬件还是“软实力”竞争?
比亚迪显然没有停留在卖车这件事上,而是在构建“绿色出行+教育向导+娱乐体验”的复合型品牌生态。这与其在多领域联动的趋势一致:无论是与城市公共交通、电池回收还是儿童教育结合,比亚迪都在尝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技术提供者”,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
4. 启示与展望
• 布局教育而非轰炸广告:比亚迪此举更像一次“教育植入”,而非简单“品牌打广告”。若能延展到学校、社区或家庭教育场景,有望打造真正的长期影响力。
• 可复制性待观察:是否能将这种玩法推广到其他城市、其他主题乐园,或是向学校交通教育复制,是检验其可持续性的关键。
• 社会责任与商业结合:从“绿色出行”到“交通安全”,这些切口具备公共价值,也能支撑品牌公信力,但需避免流于形式。
总结:娃的第一驾照背后,藏着比亚迪的长期战略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的合作,不仅是一场市场营销秀,更是对未来消费文化的一次“早期布局”。它把技术与教育、娱乐结合在儿童成长轨迹中,是品牌走向“软实力+家庭影响力”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