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8日讯(记者 林玟珊 魏梓晴)在比亚迪位于深圳的公司总部,经常迎来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专利墙上,“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的大字格外醒目,墙上陈列了1250份专利,这只是比亚迪已经申请的数万份专利中的一部分。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6.4万件,累计授权3.8万件,平均每天申请42件,每天授权20件。比亚迪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一个又一个战略制高点。
专利成果搭载全系纯电车型经济效益超5000亿
比亚迪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两项金奖。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全球首创基于电池冷媒直接换热的一体化热管理架构,该架构实现通过冷媒一种介质打通热泵空调和电池系统,同时还能充分回收利用电驱动总成的余热,再结合智能化的高效热管理策略,可实现整车高能效一体化的热管理,成功攻克电动汽车高低温续航问题,实现从电动汽车“禁区”向“示范区”转型,专利成果已搭载于比亚迪全系纯电车型,经济效益超5000亿,助力电动汽车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专利在研发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
专利金奖项目中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属行业首创。在研发之初,毫无经验可供借鉴,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例如,确保电池系统的均温性,以及保障电池与空调双开并联工作时系统控制的稳定可靠,实现难度极高。此外,这类大系统级的方案开发,高度依赖比亚迪垂直整合的优势。开发过程中,比亚迪组建百余人的高级专家与专业工程师团队。团队成员扎根一线,齐心合力、攻坚克难,逐一破解技术瓶颈。该技术方案一经亮相,瞬间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众多厂商纷纷投身研究,力求在这一创新领域抢占先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迈向新高度。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商业战略协同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革新
近年来,深圳在生物医药、新能源、通讯、互联网、智能机器人、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深圳市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领域结出硕果。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堪称近十年来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取得的最亮眼成绩之一。新能源车龙头企业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加快产业布局?
据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务处总经理赵杰介绍,比亚迪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度布局汽车、电池、电子、轨道交通等战略领域。近年来凭借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云辇系统、易四方技术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刀片电池等接二连三的重大技术创新,实现了厚积薄发大发展。同时以价值为导向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技术标准共建。持续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商业战略深度协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革新与发展。
比亚迪在研发上持续重金投入,在电子、电池、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成功构建核心技术体系。赵杰说,比亚迪将“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企业使命;将推动实现三大绿色梦想、持续改善全球生态环境、造福全人类视为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基于这份使命与责任,比亚迪高度崇尚技术并鼓励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设立了11个研究院,现有12万名研发工程师,他们每天不断地思考、创新,比亚迪创新理念早已深入员工骨髓。公司同样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按照‘探索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的思路,快速推动技术持续更新迭代,保持技术与产品的优势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最终改变生活,改变世界。”
据赵杰介绍,比亚迪通过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去年,研发投入542亿元,同比增长36%,创历史最高,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比亚迪以自身知识产权实践,牢筑技术创新的守护基石,护航企业全球化发展。
“深圳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企业意义重大,企业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有力激励其持续创新,保障企业安全经营。”相关负责人表示,比亚迪将扎根深圳,放眼全球,在知识产权赋能驱动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与成果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