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着新能源汽车穿梭在城市街头时,是否想过它的 “心脏”—— 电池退役后会去向何方?数据显示,2025 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预计达百万吨级,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更是对锂、钴等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换个角度看,这些 “退役电池” 其实是座移动的 “城市矿山”,回收利用背后藏着千亿级市场商机。
退役锂电池
动力电池的 “二次生命” 路径早已清晰。退役电池先经过筛选检测,健康状态较好的可 “降级” 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实现梯次利用。以某储能项目为例,500 组退役电池组成的储能系统,年发电量可达 120 万度,度电成本比全新电池降低 30%。而性能严重衰减的电池则进入拆解回收环节,通过锂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将镍、钴、锰、锂等金属 “变废为宝”,目前浩哲环保等企业的金属回收率已突破 96%。
综合利用循环生态圈
浩哲再生回收技术突破让回收效率持续跃升。全自动拆解线实现了电池包的无损分离,利用综合技术拆解分选装备,拆解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倍。结合了拆解破碎系统、密闭式筛分技术、正负极提粉技术以及正负极铜铝分选技术。回收效率提升的同时利用碱液喷淋+活性炭吸附+环保除尘等工艺实现了绿色生产的需要。
锂电池破碎打粉设备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让行业加速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车企、电池厂的回收责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倒逼产业链闭环。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纷纷布局回收网络,目前全国已建成回收服务网点超 1.3 万个。更值得关注的是,电池回收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以三元锂电池为例,每吨回收价格稳定在万元以上,形成了 “回收 - 处理 - 再利用” 的良性循环。
锂电池领域
普通人也能参与这场 “环保革命”。车主可通过车企官方渠道、正规回收网点处置旧电池,避免流入非法拆解作坊。选择有回收资质的品牌购车,也是对环保事业的支持。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我们或许能在社区的智能回收柜里,轻松完成电池回收并获得积分奖励,让环保行为融入日常生活。
锂电池处理设备
新能源汽车的绿色使命,不该终结于电池退役的那一刻。从梯次利用到材料再生,每一段 “二次生命” 都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践行。当回收网络像加油站一样普及,当再生材料成本低于原生矿产,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的 “零碳承诺”。这场关于电池的 “循环革命”,不仅守护着绿水青山,更在为我们的未来储备资源!
循环革命
下一篇:从科技领袖余承东形象看品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