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燥热异常,高温酷暑、暴雨雷鸣,交替登场,一如动荡多变的车市。
6月末,涉及多个品牌的“7月启用新购车政策”的海报,广为流传。随后,车企火速出面澄清,以上排版、文案、美工高度重合的海报并非出自官方之手。与此同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汽车经销商协会发布公开信,名为《关于敦请主机厂改善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商经营困境的函》,经销商与厂商的尖锐矛盾再度被置于公众视野。
然而,主机厂眼下似乎并没有过多精力处理上述问题,7月第一天,各家主机厂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半年大考尘埃落定,各大品牌奔走相告,争相展示着不菲的成绩;另一方面,三四季度的冲刺赛已然开幕,各家车企为抢夺先机,纷纷祭出夏日限时优惠,意欲为下半年冲量开个好头。
几乎每个汽车人都在感叹,行业越来越难:“一边吞咽颠沛,一边咀嚼美好。除了今夕何夕。东隅已逝的感叹,来不及为 2024 年感慨与回望,时光拽着每个人的双手,一把拉进 2025年。”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对2024年的感觉。
在迈入 2025 年后,车企繁忙依旧,在奔向2025 年下半程的旅程中,行业中的所有人都背负着愈来愈重的负担,步履不停。
近30家车企入局,降价促销誓要贯彻到底
不止节假日、新年伊始或春节前夕,电商大促乃至换季,都能成为车企让利促销的由头。尽管各大品牌均对“7月将启用新购车政策”的海报进行了辟谣,但在7月来临之际,仍有一众车企推出了7月限时优惠政策。
据《汽车公社》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1家自主品牌,12家新势力品牌、6家合资品牌,合计近30家车企和品牌宣布了降价促销政策。
细分板块来看,自主品牌大多放出了现金优惠这一实打实的政策,叠加较高的置换补贴,优惠力度可观。
比亚迪7月的购车政策与6月变化不大。据销售称“7月就是比亚迪全国门店都没高息高返政策了,其他的没啥变化。”
相较之下,吉利的限时特惠价来势汹,旗下多款车型延续了6月的一口价,其中星瑞系车型稍有降价。一口价之外,吉利还针对星瑞系、第四代博越L、新博越、第四代帝豪、吉利X3 pro等车型提供厂家置换补贴或现金优惠,至高可达2万元。恰逢建党华诞,吉利汽车还特别献上至高4000元的政务先锋购车礼遇,回馈服务人民的时代先锋,该活动持续至12月31日。
与吉利一样,五菱也推出了限时一口价,第三代宏光MINEV低至4.08万,还可叠加国补以旧换新至高20000元,五菱星光2025款、五菱星光均为7.98万元起前者也可叠加至高20000元补贴。
优惠力度最大的是深蓝,最近刚刚上市的深蓝S09在限时膨胀金、置换补贴、选装赠送的优惠叠加下,延续了超10万元的专属权益,但具体的权益内容稍有变化。
鉴于年轻消费者大多养成了提前消费习惯,新势力大多推出了0首付或3年、5年免息的活动,领克、岚图、阿维塔还同时推出了现金补贴或定金抵扣政策,进一步吸引消费者。
具体来看,蔚来7月的权益主要集中于新ET5、新ET5T、新ES6、新EC6几款车型,权益范围较6月有所扩大。乐道品牌则基本延续了6月的购车权益,但金融方案改为了0首付起三年免息,与之前的5年免息有所出入,此外,品牌还针对2025届应届毕业生家庭推出了专属的“前途似锦礼”
7月的购车优惠车企的对外宣传力度并不是很大,一众车企的优惠政策并不能在网页中检索发现,而是需要消费者自行在车企官网、小程序上查看,或者和销售线下沟通。
“最高优惠4万(元),ET5T落地18.8(万元),ES6落地22.8(万元)。”在上海某蔚来4S店,销售给出的优惠政策与蔚来小程序上标注的基本无异。然而,进一步沟通可知,线下购买,消费者可将240 张换电券替换为16000 元的选装基金,5年免息政策可替换为18000元选装基金,交流充放电套装可替换为4000元选装基金,还可获得当地区政府的2000元补贴,折算下来,共计4万元的车价减免。
与蔚来线下权益更多一样,理想汽车7.4-7.13到店试驾可以享受多重礼遇,包括30度电卡,试驾抽奖礼等。
理想目前仅针对L6车型推出了7月权益,首付放低至6.98万元,免息时间则放长至5年。小鹏P7+的置换补贴最高可达2.5万元,X9也给出了1万元额度的选装基金,且全系支持0首付零跑各车型的购车权益于7月做出了细微调整。如B10取消了800元交付礼包,C16取消了至高7000元的选装补贴,C10新增了两款限时免费的个饰外配色,T03、C01的权益与6月保持一致。
领克、智界、问界、岚图、阿维塔等均给出了购车优惠,2000元至20000元不等,其中,岚图梦想家7月购车限时可享至高8.8万元的购车权益。
压力最大的合资品牌则继续主打一口价策略,上汽大众、东风本田对旗下多款车型推出了7月限时售价,同时可以叠加置换补贴,力度较大。凯迪拉克则主打金融贴息政策,7月贷款购买凯迪拉克旗下多款车型,可享至低0首付、0息、超低月供等灵活金融购车权益。
车市不相信眼泪,想活下去唯有步履不停
7月初的时间节点极为敏感,这时候恰好是半年刚过,各家车企亮成绩秀肌肉的时候。根据《汽车公社》总结市场主流25家车企的2025年目标半年完成情况,仅小鹏的目标达成率超过了50%,余下的24家车企中,只有一汽丰田、吉利、上汽、一汽、长安、小米、上汽大众、奇瑞8家的目标完成率超过40%。
压力,显而易见。不止车企,供应商、经销商,行业的每一个参与者无不置身于高压之下。
数据显示,在2024年经销商的毛利构成中,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17.7%、61.6%和38%。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仍为负数,相较于2023年-15.6%进一步恶化。尽管价格战有所降温,但经销商的处境并没有完全好转。由此,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什么6月最后几天,会出现把行业闹得鸡飞狗跳的虚假官方海报事件。
在销售朋友圈、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广为流传的海报,并非官方所为,海报上特意注明的“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全部作废”话语相较于善意的提醒,更像是销售的“逼单”策略。
6月末长三角经销商的联名公开信和车企7月变化不大的购车政策恰好提供了一正一反的双重印证。
6月30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汽车经销商协会联名发布公开信,叙述了目前企业经营的极大困境,包括库存压力突破警戒线、现金流危机加剧、销量断崖式下滑、成本与考核压力双重承压等。公开信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深挖问题根源,并最终指向了目标制定失衡、返利体系畸形、价格体系破坏、配套服务受创等行业突出问题。
一般而言,经销商主机厂的矛盾大多会私下解决,搬到明面上虽然能够减轻经销商的弱势地位,并让舆论助推事态发展,但会对二者的关系产生损害,称得上是经销商的最后手段。此次公开发表公开信,足可以见得经销商处境之艰辛。在车企放出7月购车优惠政策之外,一些经销商还自掏腰包,以补贴、降价、购车抽奖等方式给消费者让利。
供应商的日子同样不太好过。7月第一天,丰田的一项举措在行业掀起涟漪。丰田采购负责人熊仓和生宣布,2025财年上半年将对零部件采购价格上调10%至15%。“罕见”“竟”“震惊”“救世”从媒体用词便足以看出丰田这一决定给车圈带来的震撼。涨价成为新闻,平价称为良心,降价称为惯例的背景下,除却少数掌握话语权的巨头外,大多数供应商的日子都并不好过,裁员、破产、关停工厂的落寞景象近年来也并不少见。
毫无疑问,提醒着2025时间过半的夏季高温,为承压的车市添上了最后一根稻草,高压在6、7月的交替中被引爆。尽管价格战有所降温,但不相信眼泪的车市不会为身处淘汰赛的选手留下任何伤感怀念的时间,要想突出重围,唯有步履不停。
无论是车企持续加码的优惠政策,还是经销商、供应商在压力下的坚守与突围,都印证着中国汽车市场在转型阵痛中的韧性。
下半年的大幕已然拉开,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竞争与生存的博弈仍将持续。或许前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价格战的余温、新政策的变数、消费需求的迭代都可能成为新的挑战,但只要行业上下仍保持着 “步履不停”的拼劲,在震荡中寻找平衡,在调整中积蓄力量,便能在这场持久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毕竟,越是充满挑战的市场,越能孕育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是车市当下的真实写照,也是行业迈向未来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