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焦虑旋涡,上汽大众却交出了一份沉静的答卷: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单月销量达9.6万辆,同比上升15.1%。逆势而上的成绩背后,并非市场侥幸的眷顾,而是上汽大众在价格喧嚣之外,以长期主义构建的竞争壁垒正悄然释放价值。
在行业普遍认为传统燃油车市场式微的喧嚣中,上汽大众以坚实的“基本盘”给出了不同答案。由帕萨特、途观、途岳、朗逸四大主力家族构成的燃油车矩阵,上半年贡献了超过40万辆的销量,成为企业稳健增长的基石。其中朗逸家族1-6月累计销售13.7万辆,帕萨特家族累计11.7万辆,途观家族累计9.1万辆——这些数据背后,是上汽大众对品质的持续打磨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油电同智”策略 改写传统与创新二元对立
在坚定守护燃油车基盘的同时,上汽大众加速新能源领域创新布局。今年3月,“全境大七座智能SUV”途昂 Pro上市,成为燃油车智能化升级的代表。ID.家族通过ID.4 X聪明款出众版、ID.3 2025聪明款和ID.3 GTX套件款等升级产品持续提升竞争力,ID.3与ID.4 X更是在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专业联盟4月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C-EDTC)中获得“一级能效”评价。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概念车ID. ERA的亮相,标志着上汽大众强势进军增程混动领域,为2026年“产品大年”埋下重要伏笔。
这种“油电同进”战略不是简单的产品线扩展,而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的战略选择。它体现了上汽大众对行业变革的独特理解,新能源转型并非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融合创新的演进过程。当部分车企陷入“全面电动化”的激进口号时,上汽大众以更务实的态度推进技术路线多元化布局。
上汽大众合资2.0 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行业“内卷式”竞争引发的焦虑,本质上是发展路径的迷失。上汽大众以“在中国 为中国”为核心理念的合资2.0战略,通过“德国品质+中国智慧”的深度协同,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壁垒。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开发上“提效不缩水”的质量坚守,更延伸至整个产业链生态的构建。
从安亭基地的现代化转型,到上汽奥迪智造基地的投产在即;从联合Momenta、宁德时代、华为等头部企业打造“智能科技朋友圈”,到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集群构建——上汽大众正实现从“造车”到“造生态”的跨越。这种基于长期价值创造的产业布局,恰是对抗短期价格战的最有力武器。
下半年,新凌渡L、朗逸 Pro、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和奥迪E5 Sportback等重磅新车的密集投放,将进一步验证上汽大众全势能布局的战略成效。而面向2030年超20款全新车型的规划,更彰显了企业立足长远的决心。
当行业在价格战迷雾中艰难前行,上汽大众以扎实的销量增长和清晰的战略定力证明: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十字路口,长期主义不是保守的口号,而是穿越周期的生存智慧。品质的坚守、技术的融合与生态的构建——这些看似“缓慢”的努力,正构筑起企业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写在最后
在短期喧嚣与长期价值的博弈中,上汽大众选择了后者——而市场正在给予这样的选择以积极回应。当产业集体反思“内卷”之痛时,这份半年成绩单的深层价值,或许正是破解行业焦虑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