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勇担时代重任,既能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专业领域,又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突破技术难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力量。一起走进山东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和获奖集体,记录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挺膺担当、实干奋斗的故事,展示新时代山东青年的精神风貌。今天,让我们聚焦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传英,聆听他勇破坚冰,铸就冲压生产线创新崛起的故事。
在轰鸣的车间里,他穿着防油衣进入50℃以上的传动箱内测量数据;面对国内外竞争压力,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致力于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发,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他就是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传英。 这位成长在生产一线的“85后”博士,用近十年的青春践行了“产业报国”的初心,成为我国高端机床装备自主化征程中的先锋力量。
扎根一线,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机床装备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的根本。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等多重手段,对我国相关产业进行持续打压与限制。201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王传英投身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济南二机床招聘的第一位博士人才。
“当初可以说是‘双向奔赴’,济南二机床作为各类国家级专项承担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单位,也肩负助力国产机床自主可控的战略使命,让我看到技术落地与‘产业报国’的双重机遇。”王传英说,“迈出大学校门就能够参与到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业中,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实践中,让我有种‘英雄终有用武之地’的感觉。”
王传英(右)在车间与工人交流。受访者供图
“在实验室里,算法和理论模型可以做到尽善尽美,但只有将其置于真实复杂的车间生产环境中,才能检验它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扎根一线,让我可以在第一时间捕捉工艺难点。”在王传英看来,车间是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积累的经验,能为实验室的理论研究指明方向,也让技术研发更贴合生产实际需求,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
王传英说:“当生产线上出现加工精度偏差、效率‘瓶颈’等问题时,我可以直接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工人操作流程等,并与工人们深入交流,迅速锁定问题根源。科学技术攻关既要在实验室攀登理论高峰,更需在车间夯实产业根基。”
潜心攻坚,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王传英从普通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循序渐进掌握了压力机及自动化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 一路走来,他深知,科研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唯有以世界科技前沿为靶心,持续突破创新,才能实现“产业报国”的初心。
高生产节拍下产线的稳定运行,关乎用户整个生产链的规模化生成,而在众多关键影响因素中,传动系统的疲劳寿命更是重中之重。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王传英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研发的初始阶段是最痛苦的,因为对问题毫无头绪,只能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查找原因,仅这项我们就干了一年多。”他说。
王传英带领团队走访了20多家国内外用户,考察了120多台产品,组织百余次技术讨论会。为了得到准确数据,他带头穿着防油衣进入50℃以上的传动箱内检测数据…… 经过7年攻关,主传动系统使用寿命提升30%,达到了行业最高水平,为我国成形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国外用户交流技术问题。受访者供图
如今,不论是国产的比亚迪、吉利、理想,还是国外的通用、日产,汽车外覆盖件的冲压都用了济南二机床的大型冲压生产线。同时,产品出口6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35%以上。
此外,王传英先后攻克伺服阀高动态响应同步控制技术、冗余自由度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技术等40余项关键性技术难题,研发了伺服包边压力机、钢铝混合落料线等10余个国内首台套产品。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专利授权43项,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
每一项优秀成果都是他和团队心血的倾注,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啃得下“硬骨头”。“虽然解决问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对自我能力的一个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产品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那种喜悦难以言表。”王传英说。 同时,他也意识到,技术研究没有捷径,每个环节都不可省略,必须脚踏实地,对技术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矢志前行,当好产学研的“转译员”
作为青年技术人才,王传英频繁奔走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生产现场,承担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任务。同时,他还广泛收集资料、不断学习,为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他曾率领团队远赴土耳其为海外用户安装调试,22天完成吊装、105天完成调试,刷新了海外安装调试纪录,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制造速度。
带队赴土耳其执行安调任务。受访者供图
作为山东大学产业导师,王传英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最新的产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将基础研究成果从沉睡的“实验室”搬上轰鸣的“生产线”,使学生真实触摸我国产业发展的脉搏。他解释说:“我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充当‘转译员’的角色,将企业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转化为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科学理论命题,带领学生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吸引了来自哈工大、北航等硕、博人才近百人加入企业,组建起高素质研发团队,推动济南二机床技术水平快速升级,向世界一流机床制造企业迈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青年投身制造业要有‘技能报国’的志向,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王传英看来,科学研究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未来,他将继续带领研发人员加大高端数控机床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来源:《山东青年报》2025年5月14日第16版,原标题《王传英:勇破坚冰,铸就冲压生产线创新崛起》,记者:葛冉。
听说,“拍”出好风景
三分靠设备,七分靠理论
不是拍照姿势不对,可能是理论没到位
好作品背后原来暗藏玄机
你是不是也想当拍客练练?
“理论星火·青春燎原”视频作品创作大赛
喊你来参赛啦!
戳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