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还记得贾跃亭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哪一年吗?
我查了一下,是2019年10月,他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重组的那会儿。媒体连夜写稿,说贾布斯凉透了,评论区一半骂一半笑。但2025年了,他开着新车在美国洛杉矶街头溜达,挂着FF91的Logo,发布会上还穿着他那套标志性的黑衬衫,语速没变,气场也没散。你信吗?PPT造车那个男人,真的把车做出来了。
这车真不丑,甚至可以说,外观有设计感,内饰够豪华,智能系统也在线。你如果只看发布会,确实会有点恍惚,这到底是乐视的续集,还是他个人意志的逆袭?但数据不会骗人。
来源:Faraday Future官网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
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贾跃亭2017年跑路美国,那时候乐视已经在债务泥潭里抽不出身。他在洛杉矶组建了Faraday Future,最初拉来了恒大入股,给了20亿美元,但后续因为控制权争夺闹翻。2021年又从美股SPAC借壳上市,账上拿到了10亿美元资金补足。换句话说,他这一路上,几乎所有的里程碑,都靠外部输血。
但奇怪的是,这种人居然没死。
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一旦信用破产,基本就只能混圈子、做播客、当意见领袖。但贾跃亭不一样。他几乎不回国,不接受采访,也不参与舆论撕扯。他甚至没有主动洗白的计划,FF的发布会他是CEO,但没有高调宣布回归——他就像那种不肯下桌的赌徒,谁也不知道他是还没输光,还是压中了底牌。
我想起了FF的发布会上有个细节。主持人问他:你觉得你成功了吗?他说,我觉得我快把人生欠的账都还完了。这话怎么理解?
2023年,FF曾发布公告,说贾跃亭个人债务重组计划基本完成,总还款金额超过40亿美元,占他当年全部资产的大约98%。从法律意义上讲,他已经是信用重生的人。
来源:Faraday Future 2023年度报告;美国加州破产法院公开文件。
当然你可以说,这不算什么,他就是运气好碰上了AI和新能源的红利。但问题是,同样的时间段里,拜腾、赛麟、爱驰这些造车项目一个比一个死得安静,没人能撑到2025年。贾跃亭是怎么做到的?
有个细节我没法忽略。FF91不走量产路线,完全是面向小众高净值人群。他打的口号不是成为特斯拉,而是重构移动出行的奢侈体验。这是什么意思?他知道自己没法打平价车市场了,所以退回到高端低量、定制服务、个性智能——本质上,是在复制头等舱体验。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聪明的资源集中打法。但在我看来,这是他唯一的活路。
Faraday Future现在的市值不到5亿美元,年营收刚刚突破500万美元,仍在亏损状态。换句话说,它不是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它是一个勉强在资本维生系统里活着的IP载体。但如果你以为它马上就要死掉,那你也可能低估了这个人的不好死能力。
贾跃亭身上有一种特别中国式的悖论。他讲未来、讲生态、讲改变世界,但从来不把还债当退场的理由。他靠泡沫起家,但从未放弃用现实去修补泡沫留下的裂缝。他明明是个巨大的风险制造者,但最后居然以坚持完成了某种反转。
2024年,Faraday Future在洛杉矶的新工厂投入使用,年产能规划为2000台FF91。这不是量产标准,但至少不是PPT。甚至还跟供应链老对手Magna达成了底盘技术合作协议。有人说这是假合作、是站台,我查了下,Magna北美分部确实在去年10月参与了测试流程,文件和公告都在。
来源:Magna国际官网合作通稿,2024年10月发布。
我不打算洗白贾跃亭。我2017年也骂他,把他和乐视写成了新媒体泡沫样本。但今天再看,确实没想到,这种人能在硅谷用一种边挣扎边改错的方式,坚持了快十年。
我不是在鼓励这种创业方式。我只是觉得很难定义他到底算成功还是失败。你说他赢了吧,他名声早就坏透了,钱也没挣回来;你说他输了吧,他的车是真的跑出来了,而且还有人在买。
他像什么?我不敢说。我只知道,到了2025年,中国那批造车新贵,有人进了头等舱,有人被甩下车站,只有他,一直在候车厅里不走。
你说,这算不算一种新的成功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