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新能源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怕纯电续航不够。”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买车时,干脆直接跳过纯电,连对比都懒得看一眼,径直奔着增程去了——
可油可电、说走就走、不挑桩,怎么看都是“万金油”方案,听起来特别稳。
刚用上时,确实觉得不错,各种场景都能兼顾。
但真开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
增程的好处虽然明显,缺点也不藏着掖着,甚至越来越影响体验。
我是亲身被增程“教育”过的人,最后一咬牙,把它卖了,换成了纯电。
结果没想到,一换上纯电,那种开车的舒适感和轻松感,竟然让人有种“回不去了”的感觉。
这两者到底差在哪儿?真正的差异是什么?
今天就从我的亲身经历聊聊。
01 当初为什么选增程车
说实话,当初选增程,理由一个比一个“看起来没毛病”。
首先,当然是价格。
说白了,对比市面上的车型来看,纯电普遍比增程贵一些。
拿智界 R7来说,入门版的增程车才要24.98万,纯电版直接变成了25.98万。
关键还不止贵,纯电还得担心续航、充电、冬天掉电这些问题——那就更不香了。
对比下来,增程就像是“花更少的钱,买个安心”,换谁都会选。
其次是四驱。
大部分纯电是后驱,四驱贵得多还掉续航。
但增程车不一样,很多原厂就配了四驱系统。
我本身就喜欢开四驱,觉得底盘更稳,操控也更好。
尤其是遇上下雨下雪,有种“多一分抓地力就多一分安全感”的踏实。
所以,更加让我觉得增程才是最好的选择。
再来就是充电条件。
很多人说有家充才该买纯电,因为这样才够便宜和方便。
而没有家充呢?应该买增程,这样灵活和可靠。
说到底,想用电也可以,想用油也行——反正有油箱兜底,不会被充电桩绑住。
这些情况一合计,自然我就选了增程车了,甚至就是它就是“理想车型范本”。
可惜生活不是PPT,理论归理论,能不能好用,还得另说。
02 增程用久了,有些缺点就出现了
真正开上了增程,过了最初的新鲜劲,生活的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最先让我崩溃的,是纯电续航太短。
官方说能跑180公里,实际市区通勤,顶多120公里;一到冬天,直接腰斩到100左右。
这意味着,我基本两三天就得充一次电。
而这车的充电效率又不行,慢充得一晚上,快充一小时起步。
白天上班累得半死,晚上还得琢磨去哪找桩、排队、蹲车——那种疲惫感,真的不是吹的。
再说,驾驶体验。
有电时还好,馈电时的体验真的一言难尽。
说白了,电池有电时,零百加速还有5-6秒左右,馈电时直接往10秒以上走。
电门一踩,明显感觉车使不上劲,加速慢腾腾的,超车一点信心都没有。
也正因为如此,指望完全不充电,靠油跑,其实也不现实,因为真的太不舒服了。
还有就是噪音和抖动的问题。
试驾时,或者平时有电时开,还没有感觉。
但提车回家,遇到几次“电池馈电”,就发现这个问题很严重了。
原本安静的体验,一下变得很嘈杂了,而且震动感觉“顶破天”。
最绝的是内心感觉很焦虑。
因为用电太便宜了,用油感觉像犯罪,浪费钱。
长期不用油呢?又开始担心油品会变质——
反正左右为难,哪里都不舒服!
03 我把增程卖了,换了纯电
增程的烦心事一桩接一桩,终于有一天,我下定了决心,把车卖了。
起初也犹豫过,怕续航焦虑、怕冬天表现。
但经历过增程的“折磨”后,我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安稳、省事、舒服。
买了这辆纯电已经1年,说实话,过得比我想象中还惬意。
只能说:纯电要用的舒服,关键还是得选对。
我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它的充电速度很快。
随便一个桩,功率都能拉到120kW以上,20多分钟就能补个七七八八。
加上纯电续航很长,有时候,2周才充一次电都不稀奇。
另外,我特意选了“电耗管理好的纯电车”。
正常天气跑个500多公里没问题,进入冬天了,跑个400多公里也不能难。
至于上了高速,一口气往往也能跑近500公里的样子,其实也没什么好焦虑的。
说白了,常规情况下,开个4小时车就得休息了,而4小时,还跑不到400公里。
这个休息时间,刚好去充个电,其实很完美。
至于大家担心的“节假日充电排队”,我一般都提前下高速去补能。
一年也就那么几天可能会卡壳,远比“天天琢磨增程”省心多了。
说白了,一旦选对了纯电车型,用起来比想象中舒服太多。
总的来看,从增程换到纯电,说不上什么“脱胎换骨”,但生活确实变得踏实、顺心了不少。
倒不是说增程有多差,而是那种“看起来全面”的设定,实际上处处掣肘。
而纯电呢?
你不指望它什么都兼顾,它反而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开着舒服、用着省心,日常通勤刚刚好,偶尔长途也能应付。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年真正需要跑800公里长途的次数,屈指可数。
与其为了那两三次“可能”的远行天天将就,不如为日常90%的用车体验负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