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向着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迈进。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带来的挑战,我国相关部门近期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修订征求公众意见,重点在于提升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一汽奥迪不仅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智能驾驶方面也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技术实力,努力打造令消费者满意的高品质车型。
智能驾驶新突破:燃油车 “油电同智” 的革新之路
在智能驾驶领域,一汽奥迪不断探索与创新。全新PPC豪华燃油平台搭载E³ 1.2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算力水平与主流电动车持平。一汽奥迪A5L更是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实现无图的L2级驾驶辅助能力。硬件配置上,配备双嵌入式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数量上堪称行业顶配。同时,搭载行业唯一的恒温自清洁系统,确保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洁净,为智能驾驶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这种“油电同智”的策略,不仅打破了燃油车智能化不足的固有认知,更推动传统车企在智能赛道上的新突破,让智能驾驶技术不再局限于电动车,为消费者带来更广泛的选择。
安全设计新典范:车门与灯光的安全美学融合
在汽车安全方面,一汽奥迪同样不遗余力。以车门把手为例,半隐藏式门把手采用“电子+机械”双系统设计。电子系统失效或接收到碰撞信号后,门把手处会自动弹出红色拉绳,起到机械门把手的作用,拉动红绳即可实现从外部机械开启车门。这种设计在追求美观与科技感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需求,将“隐藏的美学”与“显性的安全”完美平衡,体现了奥迪“功能优先于形式”的设计理念,也与工信部拟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以强化安全性的方向不谋而合。在灯光技术上,奥迪也实现了从功能照明到交互媒介的革命。通过105米长的“整体平整度在±2mm精度”的灯光隧道,对光型、亮度、路面分布进行毫米级调校。配光试验室在25米远的探头精准测量不同角度下的近200个数据,确保光强下限值始终能超过国标的30%。
电磁防护新高度:打造安全无扰的驾乘空间
在电磁防护领域,一汽奥迪投资1.5亿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电磁兼容测试中心,以低至国标限值的1/700的辐射限值作为企业标准,这一数值低于微波炉、电吹风等大多数家用电器。在0米法电波暗室测试中,模拟从居民用电到5G基站,横跨6000MHz的辐射场景,平均测试场强高达170V/m,极限值达到200V/m,是国标要求的6-7倍。在辐射发射测试中,通过15种天线、测试26个频段辐射发射强度,确保全天候、全场景、全方位的辐射达标。这使得车辆在智能化设备高度集成的当下,依然能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无辐射的车内环境,保障通话、导航、娱乐等系统的稳定运行,让智能驾驶的体验更加舒适与安心。
一汽奥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持续努力,才使得该品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展望未来,一汽奥迪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线,同时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争取早日实现从传统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