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位粉丝让我试驾了一台某品牌热门增程车,从4S店开出来不到20公里,仪表盘显示的电耗就蹿到了惊人的30kWh/100km。
销售那小伙子脸都绿了,赶紧解释说"这是新车还没有磨合"。我心想,你骗鬼呢?
增程车的概念听起来很美好——既能纯电行驶,又不用担心没电,简直完美解决了里程焦虑。
但为什么那些卖增程车的企业像躲瘟疫一样避开"电耗"和"车重"这两个话题?因为这恰恰是它们的命门所在。
我先说电耗。大多数增程车在宣传单上标注的WLTC工况综合电耗往往是17-19kWh/100km,但现实生活中呢?动辄25kWh以上!这比同级别纯电车高出30%以上。
为什么?因为增程车相当于背着个"小发电厂"跑,重量摆在那里。
再说车重。翻翻参数表,主流增程车整备质量普遍超过2吨,甚至有接近2.2吨的猛兽。车重对操控性的影响就像穿着铅靴跳芭蕾——笨拙得要死。急刹车距离、过弯侧倾、转向响应,样样拖后腿。
聊点技术干货。增程车标准的三大件配置是什么?小排量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外加一块容量适中的电池。
这意味着你不但要承担传统燃油车的所有零件重量,还要背负电动车的电池和电机重量。
理论上来说,增程最理想的搭配应该是1.0T高效发动机配合30-40kWh电池,但国内多数厂商为了降成本,用的是效率较低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实测数据别捂着眼看:某热销增程车在0-100km/h加速需要9.8秒,同价位纯电车仅需6.5秒;刹车从100km/h到静止需要42米,比竞品纯电车多了近4米!
这还不算,高速巡航增程模式下百公里油耗达到8.5L,而同级别燃油车只有6.2L。
当然这玩意儿也不是一无是处。居家代步确实省心。
我有个在新疆的哥们买了辆增程车,充电设施稀少的地方简直如鱼得水。但他也抱怨夏天跑长途时,增程器高速运转的噪音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耳边嗡嗡叫,烦不胜烦。
从性价比来说,谁适合买增程车?
如果你家有固定车位且能安装充电桩,充电便利性有保障,其实纯电更划算。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又嫌传统混动不够酷,增程反而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请做好"胖子跑得慢,还特能吃"的心理准备。
我之前天真地认为增程是最佳过渡技术,现在看来,它更像是电动化转型路上的一个缓坡,让不适应电动车的人有个心理缓冲。
但随着快充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个缓坡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
你们觉得增程技术还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