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旅游创新发展40年》由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发布,全面梳理了1979 - 2024年长城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发展历程
起步期(1979 - 1989年):改革开放推动长城旅游起步,部分长城点段开放,管理机构设立,长城保护工作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启动,八达岭长城在营销上取得成果,提升了长城的知名度。
探索期(1990 - 1998年):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长城旅游探索保护与开发统一,丰富旅游供给和服务,营销方式多样化,相关学术研究开始兴起。
提升期(1999 - 2006年):黄金周制度和经济发展促进长城旅游高速发展,新兴景区和乡村旅游兴起,休闲度假产品丰富,长城文化内涵扩展,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筑基期(2007 - 2018年):旅游发展规范化,长城保护措施完善,长城旅游走向联合,品牌化建设推进,提升了长城旅游的整体品质和影响力。
创新期(2019年至今):政策推动长城旅游发展,相关机构和标准发挥指导作用,跨界融合创新产品,疫情下积极突破,度假和夜游产品丰富,入境旅游便利化,市场拓展取得成效。
2.发展成果
保护与开发协同:形成完善保护体系,长城保护意识增强,投入增加,实现旅游与保护良性循环。
产品品质提升:建成众多A级景区,开发丰富休闲度假产品,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
学术研究深化:研究文章数量增加,对长城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
经济带动显著: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文化传承传播:多样旅游产品传承长城文化,国际活动传播长城历史文化和中国形象。
3. 未来展望:未来,长城旅游需加强法律法规落实,探索新模式,强化标准体系研究,提升供给水平和从业者素质,以推动长城旅游持续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