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显示,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企,但负债结构差异显著。从国际车企看,通用、福特等企业负债率均超75%,丰田、大众总负债规模甚至突破万亿元,与其千万级销量、万亿营收规模正相关。再看国内车企中,比亚迪负债率半年内下降至70.7%,长城、上汽等企业负债率亦持续下行,显现更强的财务韧性。
其实行内一直认为,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销量越高、产业链越长的车企,资金沉淀量自然更大。例如丰田2024年总负债达2.73万亿,与其1082万辆销量、2.2万亿营收形成对应。但拆解债务结构会发现,国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普遍超50%(丰田68%、福特66%),而国内车企该指标多在20%以下,某龙头车企甚至低至5%,意味着利息支出压力更小。
应付账款管理能力体现企业运营效率。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普遍低于国际同行,某车企仅31%且付款周期127天,对比大众应付账款占比虽未披露,但其供应商账期通常超180天。这种差异折射出国内产业链协同优势——既保障现金流,又维系供应链稳定。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