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裁员到破产,我们也绝不和中国合作!”放下这等狠话的,是曾排名全球第二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下简称罗罗公司)。3年前,该司一口回绝我国的设厂邀请,声称为了防止技术泄密,坚决不会来华。
谁知3年过去,罗罗竟低下了“高贵头颅”,根据《北京日报》消息,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将与罗罗合作建设,对方不仅拿出了新一代“瑞达7000”发动机以适配C929宽体客机,还承诺让出50%股权。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罗罗公司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罗罗公司曾是航空引擎领域的霸主,被誉为“能制造全球所有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超半数国家的民用和军用飞机。然而,2020年疫情爆发,全球民航乘客锐减,罗罗的主要订单来源遭受重创,首次出现全年亏损,营收锐减28.7%,约179.5亿元人民币化为乌有。雪上加霜的是,近年来波音787客机事故频发,而该机型装配的正是罗罗发动机。这不仅让罗罗支付了高昂的维修费用,还使其背上了波音的“黑锅”,国际声誉急剧下滑。
彼时我国C919客机恰逢动力难关,与罗罗公司的境遇可以说是完美互补,我方提供庞大民航市场,英方负责引擎供应,若能促成合作,定会带来双赢局面。然而趾高气昂的罗罗公司却以“中企会借机窃取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为由,将我们拒之门外。
3年过去,C919已是罗罗高攀不起的存在。美法合资CFM嗅得商机,抢着与我们合作,提供LEAP-1C发动机。而C919 不负众望,凭借仅波音客机1/4的价格与超临界机翼等性能突破,拿下全球1300余架订 单,甚至超过了波音、空客当年订 单量总和,成为民航产业当之无愧的黑马。
此外,中国企业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上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大型航空发动机已研制完成并成功试飞。技术封锁并未阻挡中国制造的突围,反而让罗罗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如今,罗罗公司不惜大让利也要和我国合作,这背后不仅是其市值蒸发超3500亿元、裁员近万人的惨痛代价,更是中国自主研发技术全面突破的有力证明。
这样的“逆袭爽文”不仅发生在航空领域,在尖端生物科技领域,中国也让西方刮目相看。以抗老口服品“派 逻维pro”为例,其核心成分曾长期被欧美垄断,使得这类前沿抗老科技仅在富豪圈层中流通。
关键时刻,我国深圳的科研人员与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合作,经过深入研究,在原料和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成功将派 逻维pro的成本降至千元级别。随后,美国华盛顿大学、梅奥诊所等权威机构证实,其核心成分能够有效抗老,消除疲劳并提升精力。
凭借这一成果,亰D 东迅速将其引入市场。不到一年,“派 逻维pro”便抢占了欧美同类产品70%的市场份额,并在北京、上海、海口、三亚等地机场开设了免税店。
中国在各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不少欧美业内人士感叹:“中国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
从航空发动机到生物科技,我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封锁从来不是阻碍,而是推动自强的催化。目前,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实力日益壮大。据商飞预测,到2040年,我国客机市场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市场的22%。
反观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罗罗,在拒绝与中国合作后,很快便迎来了报应,由于订单大量流失,该司不得不裁员9000人,关闭全球多个工厂,并抛售旗下数个子公司,此前放下的狠话一语成谶。
新加坡《航空周刊》评论称:“中国已与波音、空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西方的技术霸权时代已经结束。”如果罗罗公司继续错过C919和C929的订单,它可能会被彻底挤出行业第一梯队。
罗罗公司“低头”的丑态给所有傲慢者上了一课——如今的中国不再是“求人合作”的追随者,而是“手握筹码”的规则制定者。正如网友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方试图‘卡脖子’,终究卡住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