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除了看车,不知道你注意到,国产汽车芯片的展台,搞存储的、搞自动驾驶的、搞控制的,都挤满了人,听说谈合作、下订单的特别踊跃。
有业内的人说,接下来国内车企要开始大规模用自己的芯片了,以前特依赖的那些国外货,特别是美国的,可能要慢慢减少了。
用国外的芯片,心里不踏实。这几年又是贸易战又是各种限制的,谁知道哪天就给你断供了?这风险太大了。
以前可能觉得技术不行、不稳定,心里打鼓。现在大概是觉得,“诶,好像也能用了,甚至还挺好?”
尤其是电动车、智能车,芯片“消耗大户”。以前一辆油车,有个几百颗芯片算多了。现在的新车,没个两三千颗根本跑不起来。从动力到屏幕,哪儿都要用。
以前这块市场 九成以上都是外国公司的地盘。像英飞凌、恩智浦、德州仪器这些名字,可能你都听过,国产的份额,小得可怜。
外国厂家一卡你脖子,你车都造不出来。这几年,这种“卡脖子”的痛,车企们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车企们能不着急吗?肯定得赶紧想办法,把供应链抓在自己手里。用国产芯片,就成了必须的选择。这局面,恐怕是当初想卡我们脖子的人,没想到的。
汽车芯片这东西,要求不是一般的高。车子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跑,高温、低温、震动都得扛住,而且绝对不能出岔子,技术门槛特别高,各种认证测试流程又长又复杂。国产厂商想做好,不容易。
这块市场吧,看着重要,但跟手机芯片比,规模其实不算特别大。 投入巨大,风险也高,很多国内公司现在还是亏钱在做。 想从那些国际巨头嘴里抢吃的,更是难上加难。
用自己的芯片,才能真正把汽车工业的未来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步子已经迈出去了,就不可能再退回来。
以后,咱们开的车上,肯定会看到越来越多带着“中国印”的芯片。
这事儿,你怎么看?觉得国产芯片这次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