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中重稀土的“战略亮剑”正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动。自4月4日商务部宣布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来,国际市场稀土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飙升至历史峰值:欧洲镝价从4月初的283美元/公斤暴涨至850美元/公斤,涨幅达200%;铽价更从965美元/公斤猛增至3000美元/公斤,累计涨幅超210%,创2015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稀土:被攥紧的“工业维生素”
作为全球中重稀土的核心供应国(占全球产量60%-70%),中国此次管制直接击中新能源与高端制造业的“命门”。中重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航空发动机及导弹制导系统等领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美国国防情报公司Govini报告指出,超75%的美军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仅F-35战斗机每架就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用于电子战系统和隐身涂层。东京大学教授冈部彻警告:“长期供应限制可能导致全球电动汽车生产线停摆。”
国内外市场冰火两重天
海外市场陷入“抢货潮”,而国内稀土企业迎来业绩爆发。北方稀土一季度净利润4.31亿元,同比激增727%;中国稀土扭亏为盈,净利润7261万元。分析指出,管制措施短期内造成海外短缺,推动欧美价格远超国内,但中长期国内外价格中枢将同步上移。招商证券研报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000万辆,叠加人形机器人带来的20万-40万吨新增需求,稀土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大国博弈下的资源反击
此次管制被视为对美国“芯片封锁”的反制,标志着中国从“稀土卖原料”向“战略控产能”的转变。瑞穗银行分析师佐藤隆宏坦言:“全球尚无成熟替代供应链,至少需要5-8年才能缓解依赖。”随着美欧加速推进《通胀削减法案》和《净零工业法案》,稀土作为新能源与国防工业的“刚需”,其战略价值正被重新定义。
市场展望:稀缺性重构估值体系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国内氧化镝、氧化铽价格较4月初分别上涨150%、180%,下游磁材企业订单量激增30%。国金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将打开稀土需求天花板,叠加中国“总量控制+出口管制”的政策组合,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