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观察|成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
创始人
2025-04-30 17:23:00
0

作者 赛迪四川数据要素研究中心 宗山雨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模式,具有横跨领域众多、参与主体多元、竞争格局复杂等特点,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2024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首批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成都市与重庆市均成功入选,彰显了两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雄厚基础与广阔前景。但整体来看,成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行业共性问题与区域发展问题相互交织,阻碍着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进步。未来,成都市与重庆市亟待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明晰重点方向,纵深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跨产业融合创新主体分工不清晰,整车企业主导能力有待提升

现阶段,“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共识,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与整车企业深度捆绑,软件及算法成为了驱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希迪智驾赋能重汽成商、华为赋能赛力斯等合作模式均成效斐然。然而,ICT企业主导整车产品设计存在一定弊端,同质化竞争、技术依赖、品牌独立性受损等风险并存。从长远发展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整车产品架构定义更应由整车企业独立完成,而软件及算法、整车系统集成则应由整车企业主导,ICT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当前,成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车产品架构、软件及算法、整车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环节的主体分工相对模糊,除长安汽车外,两地整车企业的主导能力稍显不足,且成都市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缺少高能级制造企业,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显著。

二、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资源不匹配,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水平有限

零部件本地化一直是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同样如此。无论是从降低成本等经济角度出发,还是从促进技术创新等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稳定的零部件本地供应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成渝已汇聚一定数量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但关键零部件本地供应水平不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的本地供货率已达90%,而成渝地区智能网联汽车的本地供货率仅为40%左右,电池、电驱、智能网联感知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以外运为主,对长三角、大湾区两大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在此背景下,诸如中美关税竞争等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物流变动、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均将严重影响两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三、基础设施“投建运”机制不健全,多元主体共建的模式尚未形成

以RSU(智能路侧单元)为代表的路侧基础设施是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网图”核心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从“单车智能”迈向“车路协同”的关键桥梁。当前,全国多地围绕智能网联路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机制开展了积极探索,但受限其投资规模大、建设范围广等特点,尚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多数地区仍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如2024年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9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占比高达70%,其余部分则以国有企业自筹为主。在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成渝同样面临着投资主体单一、盈利模式缺失的发展困境,路侧基础设施的数据付费共享机制、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等均处于探索阶段,整车企业、通信运营商、交通服务商等主体缺少参与动力。

四、测试与示范应用带动效应不显著,短期内无法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测试与示范应用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落地与商业模式验证的核心抓手,通过规模化、多样化的测试与示范应用,能够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进程。但在当前形势下,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普遍面临场景碎片化、用户接受度低、收益模式不清晰等挑战。近年来,成渝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持续积极发力,陆续建设了成都未来科技城智能网联交通示范区、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等多个重点项目。但成渝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与示范应用大多在封闭园区进行,距离实现城市主干道、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规模化示范运营还有一定距离。长此以往,两地的产业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无法形成“技术-场景-收益”的完整商业闭环。

五、区域间标准建设协调不紧密,难以赋能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从发展阶段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从单一示范区建设到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过渡阶段。在此过程中,统一的通信协议、数据安全规范及测试认证标准等跨域标准体系必不可缺。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跨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长三角通过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等文件,有效促进了三省一市的跨域互认工作,大湾区近期也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互认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涵盖“异地互认资格体系、异地开放道路体系、异地协同监管体系”的跨域标准体系建设。而成渝目前尚未出台相关互认协议文件,道路测试许可牌照重复申领、车辆检测报告难以互认等核心问题凸显,致使域内企业跨区域资源重复投入率居高不下,多方位阻碍着两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互通与资源共享。

六、下一步对策建议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成都市与重庆市肩负着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重要使命,积极抢抓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机遇,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堵点、难点、痛点”精准施策,是新形势下成渝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共筑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成都市与重庆市应以区域协同发展为主线,聚焦“融合创新、强链补链、机制共建、示范引领、标准打造”等重点方向,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整车企业创新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整车企业在产品架构设计、整车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创新投入,支持整车企业与ICT企业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强化赛力斯、重汽成商、金琥汽车等智能网联乘用车、专用车与商用车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多维度提升跨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二是强化关键零部件本地供应能力。聚焦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电子控制单元、C-V2X通信设备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积极招引速腾聚创、芯驰科技、移远通信等优势企业落地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环节。同时,定期举办跨域供需对接与交流活动,提升成渝两地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互融互通水平。

三是探索路侧基础设施多元共建机制。围绕已建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智慧园区的实际运营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探索设施租赁、数据订阅、里程计费等收费机制,以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整车企业、通信运营商、交通服务商等多元主体参与智能网联路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扩大测试与示范应用范围。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要求,聚焦开放道路测试与复杂交通环境验证等重点方向,以“封闭园区—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交通枢纽”为梯度,有序拓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开放道路场景,实现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测试与示范应用。

五是构建跨域互认标准体系。借鉴长三角、大湾区发展经验,探索出台成渝智能网联汽车跨域互认合作协议,构建涵盖通信协议、数据安全规范、测试认证标准等内容的互认标准框架,争取实现测试数据、交通流量等信息资源互通,降低企业重复投入成本,促进技术协同创新与资源高效衔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车门喷漆需要多少钱 车门喷漆需...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小刮小蹭,这时可能需要对受损部位进行喷漆修复。那么,针对车门喷漆,我们大...
代驾软件哪个好 代驾软件哪个好... 虽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代驾平台,但并不是每个都是正规和可靠的。那么,哪个代驾软件更好呢?1. E代驾是...
换发动机不如修发动机 换发动机... 在面临发动机问题时,车主们常常陷入两难境地:是选择换发动机还是修发动机?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显著...
拆车件发动机可靠吗 拆车件发动... 对于汽车拆解后的发动机是否可靠,答案是不尽相同的。大部分的拆车发动机其实并不具备可靠性,因为这些发动...
众星电动车质量怎么样 众星电动... 众星电动车是一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较大规模的企业,创立于1991年,占地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这家公...
检测车辆多少钱 检测车辆多少钱... 汽车之家的汽车问答系统为您提供有关汽车年检费用的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车型,汽车年检的费用在300~6...
Lyft、Uber牵手百度,无... 文/熊逾格 编辑/子夜 20天,“中国变量”正在改变无人驾驶全球格局。 2025年8月5日,萝卜快跑...
开个租车公司大概要多少钱 开个... 想要开一家租车公司,大概需要投入50万到100万元左右,如果选择加盟的方式,费用会有所不同。具体还需...
买二手摩托车注意事项和手续 买... 对于那些想要购买二手摩托车的车主来说,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购买任何二手车辆都需要谨慎,因为价格便...
2023车辆年检最新标准 20... 随着2023年的到来,汽车年检规定也迎来了新的调整。对于广大车主而言,了解并遵守这些新规定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