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大哥”低头华为造车再添猛将
“上汽的灵魂还在吗?”
2025年4月16日,上汽与华为联合发布新品牌“尚界”,
瞬间引爆车圈三年前上汽前董事长陈虹一句“灵魂论”直指华为合作风险,
如今却主动牵手甚至为“尚界”投入60亿资金、5000人团队和专属超级工厂
这波操作背后,是上汽销量暴跌20%,净利润缩水近90%的窘境呢,还是华为智驾技术“真香定律”的胜利?
第一、上汽的“灵魂”危机,华为的“解药”有多猛?
数据打脸:
2024年上汽自主新能源销量仅占20%,而比亚迪以“油电同价”横扫市场,
华为鸿蒙智行四界车型却卖出44.5万辆,问界M9更在50万级市场杀出重围
上汽的困境,像极了诺基亚面对iPhone时的挣扎——传统制造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不过智能化方面的基因却有所欠缺。
华为的诱惑:
华为ADS3.0智驾;鸿蒙座舱4.0;星闪技术,这些被余承东称为“断代领先”的黑科技,直接击中了上汽的痛点。
尚界的首款车搭载了华为全栈方案,无图智驾覆盖了城区,并且鸿蒙座舱能够对多人多设备的交互提供支持,实际上可以称得上是“年轻人的第一台华为车”。
网友调侃:“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第二、尚界突围战:技术平权还是内耗陷阱?
价格屠夫入场:
尚界瞄准18-25万主流市场,比问界便宜5万,对标比亚迪宋PLUS、深蓝S7。华为ADS3.0下放意味着智驾不再是30万+专属而将成为“基操”
但隐患其实同样很明显:飞凡、荣威、智己这三大品牌的定位存在重叠情况;而且尚界有可能会引发“左右互搏”的局面。
用户痛点直击:
续航焦虑?纯电100km+快充0.33小时,露营外放电6.6kW火锅自由不是梦。
智驾安全?余承东放话“事故率低于人类司机10倍”,但法规要求手不离方向盘,别被营销带偏。
品牌忠诚度?上汽的口碑,以及华为的信仰,能否打破“国产车不配20万”这样的偏见呢?
其实国产车在品质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消费者对于国产车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难道说仅仅因为价格因素就否定国产车的价值吗?
第三、新合资模式:传统车企的“诺亚方舟”?
合作真相:
不同于赛力斯的“代工模式”,尚界采用“华为定义智能,上汽定义汽车”的共生模式。华为参与产品设计、智驾调校,上汽把控制造与供应链,利润分成传闻为15%
这种模式,看似是双赢;其实暗流在涌动——上汽那深厚的制造底蕴,究竟能不能驾驭得住华为快速的迭代速度呢?
行业冲击波:
若尚界成功,传统车企或将集体“华为化”。
比亚迪已祭出天神之眼智驾,吉利千里浩瀚方案蓄势待发,20万级市场即将上演“三国杀”
但华为合作的车企已然达到了20家,而且技术方面的同质化风险在急剧增长,“千车一面”这种情况,难道说不会浇灭用户的热情吗?
结尾:尚界不是答案,而是传统车企的“终极考题”
上汽与华为的联姻,揭开了智能汽车时代最残酷的真相:技术可以合作,但用户心智只能自己挣。
尚界的意义,不在于多卖几台车,而在于验证传统巨头能否打破体制束缚,真正“以用户为中心”。
互动话题:20万预算,你会选华为加持的尚界,还是比亚迪的销量王?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数据来源:上汽集团财报、华为鸿蒙智行发布会、中汽协新能源市场报告、第三方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