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啖汤评论:按下智驾“急停键”,把好安全方向盘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信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特别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信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特别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当今的智能化浪潮下,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场革命,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全球。然而,新技术使用的过程中,种种乱象也浮出水面。比如,有人把汽车驾驶交给智驾系统后,双手握着的是手机、咖啡杯,而非方向盘;有的车辆在高速上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驾驶员却酣然入睡。近期因智能驾驶引起的多起交通事故更是敲响了警钟,“慎用智驾”的呼声日益高涨。官方此次给智驾按下“急停键”,非常及时而且必要。

智驾能力有边界,营销更应守红线。根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自动驾驶技术被分为六个级别。其中:L0至L2级为辅助驾驶,驾驶主体仍为驾驶人;L3是部分自动驾驶,遇紧急情况还需要人为干预;L4、L5则是完全的自动驾驶。目前,市售车辆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多也只属于L2级。然而,一些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夸大智驾功能,使用“高阶智驾”“全程不用人工干预”“零接管”等口号包装产品,甚至拍摄驾驶员脱手操作的宣传片。此类营销手段的实质是对技术短板的淡化、对用户风险教育的缺失,无异于将技术缺陷转嫁为消费者的认知盲区,将消费者置于信息不对称的险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则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工信部此次监管升级,针对测试风险、宣传误导、功能滥用等问题提出多项强制性要求,既是对智能驾驶监管漏洞的修补,也为行业划定了创新边界,有助于推动产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科技改变生活,但技术进步不能成为忽视安全的理由。官方此次按下智驾“急停键”并非泼冷水,而是为智驾安全护航。一方面,车企应主动担起责任,以敬畏之心对待技术,以坦诚负责之态面对用户,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并理性看待智能驾驶技术,避免盲目依赖或过度使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监管与评估,对汽车安全性测试和认证严格把关,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其宣传和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此外,用户也应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在使用智驾系统时保持高度警觉并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与秩序。

算力不能权衡生命的价值,而生命没有试错空间。当智驾技术“一路狂飙”,是时候该踩一脚“刹车”了。唯有在安全前提下推进创新,才能让科技真正造福于民,而非变成危险的赌注。

相关推荐